【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一個人心生驕慢,傲視一切時,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於是不知改進。(Can not see your shortcomings)

伐木的斧頭鈍了嗎 明倫月刊 如實 幾位朋友在一個夜晚相聚,甲君先說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伐木工人,持著一把斧頭,每天勤奮的伐樹,老闆依伐下來的樹木計算工資。他想賺多一點錢,於是拉長工作時數,早出晚歸,希望多伐一些樹木。 這樣辛勤工作了一個月,結算工資時,所砍伐的樹木數量,竟然沒有增多,反而略少,工資自然也少了。他大惑不解,去找主管論理。 幾天後,主管來找他,指著他手中的斧頭,問道:「這是你每天用來砍伐的斧頭嗎?」 他答道:「是的!這是我唯一的一把斧頭,我每天都用它。」 主管問:「你有磨過斧頭嗎?」 他說:「很久以前有,但現在沒有。」 主管問: 「為什麼不磨一磨呢?」 他說:「我覺得磨斧頭需要時間,會使伐木的時間減少,所以沒有去磨。」 主管說:「你太久沒有磨斧頭,因此斧頭鈍了,當然影響砍伐的效率與數量。 不要怕花時間磨斧頭,唯有銳利的斧頭,才能有效率的砍伐樹木。」 伐木工人聽了恍然大悟。以後,每隔三天便抽出一些時間來磨斧頭。這樣又過了一個月,結算下來,砍伐樹木的數量與薪資果然有成長。 甲君說: 「由這個故事,我們來反省,我們念佛這麼多年,表面上好像精進,不斷的念佛,但捫心自問,仍然妄念紛飛,離一心不亂仍很遙遠,原因出在那裡呢? 是不是斧頭鈍了而不自知?」 乙君發言: 「最近我在整理大學時的學佛筆記,赫然發現,三十年前的我,竟是那麼精進、認真,若以斧頭比喻,那時,那把斧頭真是利啊! 然而現在似乎有停滯之虞,心境或感受,沒有初學時的新鮮勇猛。」 丙君說:「最近讀《靈峰宗論》的法語,其中蕅祖提到 『流俗知見,不可入道,我慢習氣,不可求道。』、 『數近明師良友,討究決擇,不可師心自是。』、 『人我山高,勝負情重,畢生勤苦,止成修羅法界,去菩薩道遠矣。』 這幾則給末學相當的警醒。 人們在增長學問後,最怕的就是『慢心』隨之而起,而不自知。 蕅祖應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法語中屢屢點示。」 丁君說: 「『我慢山高,法水不入。』 一個人心生驕慢,傲視一切時,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於是不知改進。 就如項羽雖『力拔山兮氣蓋世』,但剛愎自恃的結果,最後也只能慨唱『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 人在高位時,更應要有常見己過的胸懷,並且接受諫言,才能進步,遇境才能伏住煩惱,度人才有感化力。」 乙君接著說: 「除了自以為學問不錯,增長慢心外,誠敬心漸失,也常在不知不覺中。 譬如念佛的心,漸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