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淨土法門最重要的就是「信願行」,一定要生起信心,有了信心就要發願,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發願不是發一次,而是時時在發願、念念在發願,念念念彌陀、念念願生彌陀的極樂世界。
四十八願裡也提到,只要發願就能往生,這比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又更寬了一點。但也不要想占便宜,能夠念的時候、能夠修功德的時候,還是要先做。
《無量壽經》說,要往生極樂世界,上品要出家、發無上菩提心、要修一切功德、要一向專念念阿彌陀佛;中品除了不需出家外,其餘條件都要做到;而下品至少要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還有發無上菩提心。無論哪一品都要念佛,發願求生淨土。
----------------------------------------------------------
摘錄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阿彌陀經》講記-流通分-勸願(上)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二)勸願
正宗分所講的,目的都是要我們起信,相信有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的依正莊嚴。所謂「依」就是國土的環境,「正」是國土中的佛菩薩及聖眾。進入流通分之後,首先「勸歎」,是在讚歎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多麼地殊勝,因為希望大家都能夠往生,所以接下來就要勸大家發願,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即流通分的第二部分——「勸願」。
應當發願往生
修行淨土法門最重要的就是信願行,聽完上面所說的以後,一定要生起信心,有了信心就要發願,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現在我們也在修行了,但修行也還要持續地發願。發願不是發一次,而是時時在發願、念念在發願,念念念彌陀、念念願生彌陀的極樂世界。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裡是強調信和願。他說,如果諸位已經發願,或正在發願、準備發願,發願欲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不管是誰,只要一發願,都能夠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不退轉。
菩提,一個是菩提心,一個是菩提果。菩提心就是要發成佛的願、發廣大的慈悲心願,願度一切眾生,也就是〈四弘誓願〉裡的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就是發菩提心、發無上菩提的願心。但此時還沒有得到不退,要得不退,一定要到行不退。
三不退中的位不退,是再也不退到凡夫的六道,特別是不退入三惡道;行不退是不退無生法忍,也就是從此再不退入於小乘法;念不退則是不退轉無上菩提的果位。位不退、行不退是因位的不退,到念不退時已經是果位的不退,就是果不退。
這裡說,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際上含有三種不退,第一種不退之後,還要繼續發願,到第二不退後,還要繼續發願,一直到最後念不退,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是無上的意思,三藐三菩提是正遍知覺、正等正覺,或者就叫作正覺。
如果無上菩提的位和無上菩提果能夠不退轉,這不簡單,但是也並非達不到。對我們凡夫來講好像不容易,可是修彌陀法門,只要發願,不管是已發了願、正在發願,或等一下發願、以後發願,都能往生西方極樂國土,而得不退轉。
四十八願裡也提到,只要發願就能往生,這比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又更寬了一點。但也不要想占便宜,能夠念的時候、能夠修功德的時候,還是要先做。
「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已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在正在生西方極樂世界,或未來會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因為發願的關係。而「是故舍利佛,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幾句話,主要是要我們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
《無量壽經》說,要往生極樂世界,上品要出家、發無上菩提心、要修一切功德、要一向專念念阿彌陀佛;中品除了不需出家外,其餘條件都要做到;而下品至少要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還有發無上菩提心。無論哪一品都要念佛,發願求生淨土,這與《觀無量壽經》相同,九品都需要念佛。但在《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的十九願又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只要發願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又與《阿彌陀經》呼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529028634/posts/pfbid02cgxkF8d7WEaoXDznFXP42h4FvgYQbBNX6joNbq5iGUYmdNPwWpCFDYaBd36hrCHGl/?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