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43-1(上品上生) 悟道法師主講2007/4/2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43
疏【亦讚歎一切眾生三業所為善。】
看到眾生行善,我們也讚歎,勸善規過。善有大小、有偏圓,像了凡居士所說的有真假,都要有能力辨別,這個能力是智慧,要有智慧能夠辨別這個善是真的還是假的。
什麼是真善?
能夠利益永久的是真善,就是說這件事情做了,它利益社會大眾、利益一切眾生是永久性的,那這個善是真的。如果有些善,眼前有利益,將來沒有利益,這就不是真善;眼前沒有利益,將來有大利益,這是善。所以一定要往久遠,眼光放看遠去觀察,知道這個善是真的還是假的。
能利益廣大的眾生,這是大善;利益少數人是小善。
能令眾生出離輪迴得生淨土是究竟真善;利益眾生,眾生不能出輪迴,這善就不能算是真善,還在六道裡面。這都要清楚,都要明白,所以善的程度也有不同。
底下這一句很重要,
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遇到的,
遇到了怎麼辦?
很多人會問。
善導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
疏【若非善業者。】
就是說不是真善,不是大善,似是而非的這種善行,看起來好像是善,實際上不是真的善。看到眾生造這種善,我們知道,知道怎麼辦?
疏【敬而遠之。亦不隨喜也。】
我們不要讚歎他,我們尊敬就好,也不要隨喜他,大師教我們這個態度。我們對他尊敬,『遠』是說不要去學習他那個錯誤的,也『不隨喜』。這個「不隨喜」就是說什麼?佛門裡頭的事情一切真實,沒有人情佛事。所以這樣隨喜,明知他是不對的、錯誤的,我們明明知道他有錯誤,還是要去隨喜他一點,這人情佛事,在人情上去隨喜。人情佛事有什麼不好?如果你要是眼睛睜大一點往深遠的地方一看,就知道確實有不好的地方,有一個不好的影響。你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大家都知道,你看某人都到我這裡來了,那這個還不是真的善嗎?等於去為他背書,我們現在說支票為人背書。你有這個知名度,有這個影響力,你去隨喜他,去到他那個地方,等於就是肯定、認同他的做法,藉你這個名來擴大他的虛偽,助長了他的虛偽,那這是我們的過失。我們不去隨喜,換句話說,我們不助長他,不要幫助他增長,這是對的。不可以拿佛法做人情,這很多人都會說這句話,但是他不會做,在日常生活當中依然把佛法做人情,這種事情很多很多,很普遍。由此可知,這是講的口業真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給我們講的「禮敬諸佛」,妖魔鬼怪也是諸佛,他比我們迷得深,造的業重,將來受的果報苦,他也有佛性,我們尊敬他。尊敬他,但是對他的行業不讚歎,對他所作的行為也不去隨喜,這樣就正確。但是我們對他還是要有禮貌,還是要尊敬。這是大師在此地教給我們的態度。
疏【又真實心中身業合掌禮敬四事等供養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
前面說的是口業,口業先說修善,再說斷惡,都非常具體的教給我們。『身業』也是如此,先教我們修善。『合掌禮敬』,「合掌」是表一心。十個指頭沒有合起來,散亂,代表散亂。散亂收成一個,合起來收成一個,十個合起來變一個,這是合掌。所以合掌表敬,表一心,一心就是恭敬,合掌是這個意思,禮敬的意思。
『四事等供養』,「四事」就是四件事情。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出家人生活非常簡單,最低的生活標準,物質生活過得很低,可以說最低了,在家的同修一定要照顧到。世尊對在家同修要求的確不多,這四事裡面,第一個是飲食。出家人每天出去托缽,你看到出家人來托缽,一定供養他一頓飯。托缽,這是飲食,一天固定要有一次的托缽,這是在家同修要供養。衣服破的時候,就是說穿的衣服破了,送一件衣服給他穿。臥具,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現在講蓋的棉被、毯子,晚上休息需要這些。生病的時候,醫藥。這叫四事供養,這是出家人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這是標準降到最低,我們在家同修要發心照顧、供養。
這個地方是講『供養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你就要知道這個四事是取它的意思,不是取它的事相。阿彌陀佛不在我們這個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我們每天中午給他上供,實際上講他也不需要,更加不需要在佛像上給它穿一件衣服,實在講這就沒有必要。沒必要,要想到什麼?佛憐憫一切眾生,佛的願就是要普度眾生,救度一切苦難的眾生,這是佛的心願。一切眾生沒有飯吃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到要盡心盡力幫助他一點?眾生在飢寒交迫的時候,寒冷沒衣服穿,我們能不能送一點寒衣給他、送一點飲食給他?這是佛的心,佛心就是這樣。我們如果能夠這樣做,這就叫做供養阿彌陀佛。所以要想到這些。同時更加應當想到現在所說的,除了物質生活之外,精神生活。現在像台灣物質生活很富裕,精神生活很貧乏,我們應該如何給他精神上的意識,使他精神生活豐滿。要聯想到這些,所以不可以死在字句裡頭,這就叫四事供養阿彌陀佛。所以你看到這裡,你在家裡供養阿彌陀佛,拿這四樣來供養阿彌陀佛,那就錯了。要知道佛教我們供養,這是表法,是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怎麼做法,才不會把佛的意思錯會了。所以這是要懂得它裡面所說的真實意思。
佛是正報,依報是生活環境;換句話說,要怎樣真正做到佛化世間、佛化社會,那就把這一句四事供養阿彌陀佛依正二報真的做到了。這是我們每個同修要明白、要覺悟,要真實心中去作。從哪裡做起?從你家裡佛像兩邊供老師的牌位、供祖先的牌位,這樣做起。影響你一家人,影響你的鄰里鄉黨、親戚朋友,這樣做法就對了。
疏【又真實心中身業輕慢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
前面一句在身業當中說的是修善,這一句是離惡。因為這部經的宗旨是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大師舉的例子跟一般場合當中所說的不一樣,標準高、要求嚴格,若不是這樣,對於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有障礙,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的。捨惡,要真正認識娑婆世界依報正報都有欠缺,當然這是指六道凡夫的毒,三毒煩惱;因為娑婆世界也有釋迦牟尼佛的淨土,跟阿彌陀佛的淨土比不會比較差,但是我們在娑婆世界沒有辦法證得,這是要知道的。如果不能離開娑婆世界,我們決定在這個世界裡面的六道輪迴。既然在六道裡面,那就決定在三惡道,在三善道的時間很短暫,墮落惡道的時間很長久,這是苦不堪言,這是事實的真相。我們出來人間,生到人間、天道,好像沉到水裡,很久才出來,頭浮上來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沒多久又栽倒下去。這形容我們在六道裡面墮落三惡道的時間就好像跌到水裡,生到人天道好像在水裡很久才能探出頭來,但是沒多久又墮落。因此大師在此地勸導我們,對於娑婆世界天上人間的依正果報都要發心厭捨、厭離(捨就是放下),要發這個厭捨之心,厭捨之心都要從真實心中作,不能有一絲毫虛假。請再看下文:
疏【又真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如現目前。】
世尊在這部經裡面對於觀想說得特別多,從第一觀到第十二觀都是講觀想念佛。當然這個地方不能違背經義,所以我們的意業(意業就是念頭),念什麼?要常常想、常常念、常常觀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西方世界依正二報。依報是那邊生活環境的狀況,正報是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大眾們。這個意想就像境界真的在眼前,我們不修觀的人能到這個境界嗎?給諸位說:能。不要說在佛法,在世間法裡面,所謂至誠感通,誠則靈,人用真誠心就會感得這個境界像在眼前一樣。你看我們中國古時候孔老夫子常說「祭神如神在」,那就是『如現目前』。我們想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像在眼前一樣;想念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樣子也就展現在面前一樣。念佛念到這樣才叫做功夫得力,這是功夫得力的模樣。諸位要明瞭,功夫得力不得力關鍵在『真實心中』,真實心就得力,心不真實,功夫就不得力,這個境界就不能現前。這是意業的善,止於至善,這是身語意三業止於至善的境界。
疏【又真實心中意業輕賤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
這個三界六道,不但我們身要捨掉,決定不貪求五欲六塵的享受,你心裡面把這些念頭也要斷乾淨,決定不染,將來往生就不會有障礙。現在所得到的好處,你到這個境界自然就體會到,沒到這個境界的人不知道。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是大家熱烈追求的,你統統不要,把它捨乾淨,這個人不是有問題了嗎?那是世間人的看法。你自己做到了,這裡面有真樂,有真正的快樂、真實的享受。
疏【不善三業。】
這在此地做一個總說,『不善三業』:
疏【必須真實心中捨。】
這是總說身口意不善的。不善的,對於三界六道有貪戀的,那都是不善,一定要真心把它捨掉。
疏【又若起善三業者。必須真實心中作。】
『善三業』,極善的三業:身禮拜阿彌陀佛,口稱念阿彌陀佛,意憶想阿彌陀佛,極善,沒有比這個更善!諸位要知道,讀經是善,比不上這個善業;持咒是善,也比不上這個善;持戒是善,還比不上這個善;禪定是善,統統比不上念阿彌陀佛的善,為什麼?唯獨專心念佛,這一生決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一生當中不退成佛,還有比這個更善的嗎?讀經書,如果不能往生,來生是世智辯聰,果報是如此,這個世間聰明智慧的人是前生讀經的。持戒的人,戒持得很嚴不能往生的時候,來生的果報端正莊嚴,相貌長得很好,威儀也好,持戒的果報。哪一種因哪一種果報,不能出三界!這一生修一點小福報,來生一享受又迷惑顛倒,又再造成罪業,第三世就墮落,這佛常講,這叫「三世怨」,我們要明白。所以真正的善,無比至善,就是念阿彌陀佛,要真心。後面這一句做一個總結:
疏【不簡內外明闇。皆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真誠到極處了。『內』是講內心、存心,『外』是表現在外面;這身語意三業,身口在外,意業在內,這「內外」就是身語意三業。『明闇』,「明」是明顯的顯露在外,「闇」是別人見不到的地方,獨居的時候。無論是入眾、無論是獨居都要『真實』,這是我們這一生學佛修行能不能有成就,關鍵就在此地。不是真實的人決定不能成就,真實的標準一定要依這部經上所說的,要依這個標準。自己去建立一個標準往往都是不可靠的,要依經做標準,不能依我們自己去想一個標準。『至誠心』就說到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99663502/posts/3145606722342619/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43-1(上品上生) 悟道法師主講2007/4/2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