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雜毒的善行不能往生?你首先夾雜這個毒。《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42(上品上生) 悟道法師主講
疏【何以故。】
為什麼雜毒的善行不能往生?
你首先夾雜這個毒。
疏
【正由彼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
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
皆是真實心中作。
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阿彌陀佛因中修菩薩行,一直到圓滿佛果,成立西方極樂世界,這當中『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都是從真實心中所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極樂世界這些種種設施,所求的都真實,沒有一樣是夾雜著虛假,這告訴我們真實。有夾雜虛假就不行,不能有夾雜。下面給我們說真實有兩種:
疏
【又真實有二種。
一者自利真實。二者利他真實。】
從自利利他說兩種真實。凡夫起心動念都求自利,但是不知道真實的標準,往往這個自利反而到最後變成自害,自己害自己,害苦了,害慘了,這就不知道真實。知道真實當然就不愚痴。
疏【言自利真實者。復有二種。】
就是說什麼才是真實的自利,又有兩種。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到,什麼才是真實的自利?我們要想得到真實的自利,要好好的記住這兩條。
疏【一者真實心中
制捨自他諸惡及穢國等。
行住坐臥。
想同一切菩薩制捨諸惡。
我亦如是也。】
這是真實的自利。這一條就是說斷惡,我們一般說改過,斷惡要真心去斷。『制』就是制止,真實心中制止,自己的惡要斷,看到別人作惡,想想我自己有沒有?我是不是有跟他一樣?我如果有,趕快斷;我沒有,沒有就永遠不去造他那個惡。實在講這兩條就是三十七道品裡頭的「四正勤」,就是四正勤。這是已經有的惡要斷,未生惡令不生,惡還沒有生起來,不要讓它發生起來,已經發生的惡要趕快斷掉。這個地方說的範圍更廣大,『穢國』就是穢土,這是說五濁惡世,我們也要捨。不但要捨一切惡行惡念,這個惡的環境,五濁惡世這個環境,我們也要把它捨掉,你要不捨就不能生淨土。
『行住坐臥』是說一切時一切處,斷惡要以菩薩做榜樣,要以菩薩做標準。我們取哪個菩薩?我們修淨土的人要以觀音、勢至為標準。觀音、勢至能斷的,我們統統要斷;觀音、勢至所行的,我們要學習去模仿,要行。菩薩難斷能斷,他為什麼能斷?他對於一切事實真相了解得清楚、了解得透徹,他知道不斷會造成重大的傷害。重大到什麼程度?重大到將來要受三惡道的果報,這個太可怕了。
佛在經上講,我們是迷惑顛倒,有隔陰之迷,把過去生中的事情都忘得乾乾淨淨,這一生就都不曉得了,這是迷惑顛倒。證得阿羅漢果的人,阿羅漢心清淨,本能發顯,本能就是講神通,神通是本能,他發顯的還不夠圓滿,但是他能夠看到過去五百世,再遠看不到,看到過去生五百世當中,看到自己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地獄,一想到過去生墮地獄的情形,身上出汗。
雖然現在修行證果,脫離六道輪迴,想到當時的事情還是心有恐怖,身上出汗,出的汗不是普通我們流汗,那個汗流出來是血汗,流血。從這裡你就能夠想到,他想到墮地獄那個恐怖,他怕到什麼程度,恐怖到什麼程度。這件事情我們沒經驗;但是也不是沒有經驗,過去生中常常墮到地獄,因為隔陰之迷,我們忘記了。這一生又忘記了,這一生還沒有這個經驗,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可以看到我們這個世間有受過極大災難的人,他如果提起從前受災難的那個時候,他心裡面想起來就非常恐怖。
過去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有一位同修是大陸過來的,光復之後跟著國民政府過來,那時候來共修年紀也已經很大了,大概至少六、七十歲。
有一次跟我聊天,說到他以前在大陸逃難的時候,現在想起來就非常恐怖,一想到就很害怕,害怕又再遭遇以前那種災難。
所以有受過這個災難的人,如果提起那件事情,一定他心裡的感受,跟沒有受過那個災難的人,一定不一樣。
他想起來會怕,沒有這個經驗的人,他沒感覺。有這個經驗的人,要提起這件事情,光是想就非常恐怖。
佛為我們說的這都是真的事實,絕對不是拿這個(我們造惡業,墮地獄)來嚇唬我們,勸我們不要做壞事。佛給我們講的這都是事實真相,佛不需要拿這個來騙我們,佛教我們不打妄語,他怎麼可能去編個謠言來欺騙我們?所以佛在經上講的都是他看到事實的真相告訴我們。我們沒有看到,過去遭遇的已經忘記了,我們有隔陰之迷,佛大慈大悲在經典上為我們說明。
最近(三年前)家師淨空上人也請楊老師、何居士,好幾位同修,在澳洲老和尚的精舍查《大藏經》,把佛在大小乘經典講到地獄的經典都摘錄出來,重新排版打字,編成一本《諸經佛說地獄集要》。
經典說的都是佛看到的事實真相,我們眾生造什麼樣的業因,墮什麼樣的地獄,這些因果都相應,這我們不能不相信。我們不能把佛說的真實話想成是虛假的、想成是假設的,這就是迷惑,就是沒有善根、沒有福報,不曉得人家說的話是真實的。所以要以菩薩做標準。經典上所說的,實在講就是菩薩的標準。說得很詳細的像《大方廣佛華嚴經》,經文長,說得詳細;說得簡單扼要的《無量壽經》,從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也可以說是這個綱領都為我們說出來,說出菩薩的標準。所以我們讀《無量壽經》,在我們現前的修學要偏重在這五品,這五品經就是說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情形,五濁惡世,我們在五濁惡世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過日子、來待人處事接物,我們這五品經不可疏忽。
另外就是第二十四品、二十五品,「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也很重要,這是我們念佛這一生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淨土的一個關鍵。我們不能往生淨土就是不符合這七品經所講的標準,也就是不符合善導大師在此地講的「真實心中作」,不符合至誠心。不符合這個標準,你念經、念咒、念佛、拜佛,還是這一生不能往生,這一生還是跟阿彌陀佛再結個緣,種個善根,來生來世繼續再修。所以我們這一生,如果有下定決心要往生西方,這幾品經不能疏忽。斷惡修善這件事情不能疏忽,如果疏忽,這一生往生又有障礙了。這是第一,跟我們說自利真實。什麼叫自利?現在的人都想錯了,善導大師很慈悲給我們說明、給我們講出來。
疏【
二者真實心中勤修自他凡聖等善。】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是第二種真實自利,修善。前面一條是斷惡,再來修善。修善的標準也以菩薩為標準,這裡面還包括世間的賢善,世間人。『自他凡聖』,「聖」就是阿羅漢、菩薩;「凡」就是我們這個世間的聖賢,世間人。凡是世間,聖是出世間,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稱之為聖,小聖、大聖。凡夫之善,在我們中國像孔老夫子、孟夫子、老子,這是幾千年來大家公認的善人,我們要學習。世善的標準,就是世間善法的標準,在我們中國的儒、道,這是聖賢的善法,這個世間的善法我們也要修。實際上,我們如果沒有世間善法,怎麼可以修到出世間的善法?出世間的善法比世間的善法條件還高,前面在三福裡面說過了。世間善福,三福的第一條是善,世間善。孝親、尊師、慈悲、修十善業,這是本經淨業三福第一福所說的。這個第一福,我們看古代中國的聖賢,我們的祖先聖賢教給我們,那個內容就符合第一福。你看孔子、孟子、老子這些聖賢,你仔細看這些經典,確實是屬於第一福。佛法雖然還沒到中國來,但是孔孟他們存心、行事,確確實實符合第一福這個標準。凡人之善,我們要修。
聖人之善,佛在經上所說的,諸佛菩薩從修因到證果種種善行,我們要真實心中去修,這才叫做自利。文裡面缺少「利他真實」,前面講兩種真實,自利真實、利他真實,這一段裡頭利他真實沒有,沒有講到。在我們想像當中,自利真實要真正做到圓滿,決定就利他。因為斷惡,這是對自己,修善就利益別人,決定就利他。所以雖然沒有講到,但是這個意思也涵蓋在內。像諸佛菩薩在十方法界教化一切眾生,這就是利他的真實;換句話說,把我們自利真實利益介紹給別人,使別人也知道如何求得真實的自利,這就利他了。
在現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裡面,我們講真實的起點是在哪裡?三福裡面的第一句「孝親尊師」。從我自己本身做起,念念不忘祖先,你自自然然就能夠孝順現前的父母。久遠的祖先都不敢忘記,你對父母怎麼會不孝順?祖先我們也不認識他,沒有見過,你每年都不敢忘記,都要祭拜,當然對眼前的父母就會孝順。二千五百年前的孔老夫子,我們也沒有忘記他,常常掛在口裡;三千年前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天天念他,眼前的老師哪有不尊重的道理!這就是孔夫子在《論語》裡面所說的「慎終追遠」。紀念久遠的目的何在?「民德歸厚」,養成一個淳厚的心理。我們的人心淳厚,社會就安定。家庭幸福,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目的在此地。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一個帝王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祭祀。帝王給老百姓做榜樣,祭祖先,帝王祭祀祖先的廟宇叫太廟,百姓祭祀祖先的殿宇叫祠堂,勸孝。祭孔,這是尊師,孔老夫子是老師的代表,這是歷代尊稱為「至聖先師」,師道。孔老夫子代表師道,祖先代表孝道。祭孔,每年教師節祭孔子提倡師道,學生不忘老師的恩德。我們講自利真實跟利他真實,從哪個地方做起?從這個地方做起,孝親尊師。過去我們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佛堂雖然很小,家師淨空上人建議韓館長在那裡供一個百姓祖先的牌位,那時候是照《百家姓》寫的。祖先牌位旁邊我們也供養孔老夫子的像,代表師道。
諸位同修在家裡,你家裡有佛像,實實在在說要供祖先的牌位,要供老師的牌位,這個老師就供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神位。這對於世道人心、民風(風俗道德)會有很大的影響。你家裡面的小孩看到你天天拜佛,拜佛也拜祖先,也拜孔老夫子,他這個印象深深印在腦海裡,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你家的小孩子,將來他就是孝子賢孫,知道尊師重道。我們要做一個榜樣給他看,這個很重要。牌位大小沒有關係,寫個小小的牌位都可以,放在佛像的兩邊,一邊放祖先,一邊放孔老夫子。家師在國外,祖先的牌位也供在佛像的兩邊,讓大家都能夠看得到,勸孝、勸敬。這是真實的自利,真實的利他。
存心要厚道,厚道要有表現,表現對社會、對大眾真正的關懷。《無量壽經》佛告訴我們「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所以我們存心真實,行事也真實。每位同修你們都受過教育,離開學校縱然很多年了,那個母校還記不記得?你對於你的母校有什麼表現?有什麼幫助?我們學佛的人如果從這個地方著手,整個社會對於學佛看法就不一樣。我們勸人學佛,勸人念佛,只用嘴勸沒有用,要有行動。如何帶動這個社會都來學佛,而且一定要把真正的佛教說明白。真正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於九法界眾生最圓滿的教育。怎麼知道最圓滿?佛所說的一切經,這經典就像現在的教科書,字字句句真實心中作,所以經典所詮述的是真實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目前這個教育不是最圓滿的,什麼是最圓滿的?假如大家都有這個認識,自然非常歡喜樂意接受佛的教導。
台灣這些年富裕,台灣經濟這幾年發展起來,在十多年前家師有一次到南部。我們道場印經,從華藏圖書館一直到佛陀教育基金會,經印很多出來贈送、結緣流通。有一次到南部聽說那邊有的寺院,經送去超過他們的需要,印經已經印到超過,所以送經典到許多寺廟,寺廟都搖頭:太多了,他們沒有地方放。經典寺廟太多了,超過他們的需求。於是家師回到圖書館就告訴一些同修,現在寺廟就不用送了,因為都超過了。往哪裡送?往學校送。每個學校都有圖書館,把佛經盡量充實他們的圖書館,否則的話,沒有地方放印出來的經書。所以這對象變更,是往學校送。在大陸也是如此。這是值得我們大家有印經的單位得參考的。假如每個中等學校以上,都能有一部《大藏經》,因為學校都有圖書館,他們圖書館都能有一部《大藏經》,必定能夠讓許許多多知識分子真正認識佛陀教育。對於正覺教育真實利益眾生,在推行上、在弘揚上必定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有沒有想到?真實利他,真實的自利,要想到,要做到。
凡是好的教訓,無論是世間的聖賢,出世間的佛菩薩,甚至於其他的宗教,確確實實有利於社會、有利於道德、有利於安定的,都應當要弘揚。不要有門戶之見,我是佛教,其他宗教是外道,如果有這個分別的觀念就錯誤了。我們有這個觀念,佛沒有這個觀念。你看佛的經典,五種人說經,佛都承認。五種人裡面,佛、佛的弟子這是一家人,其他三種人都不是佛門的,就是其他宗教的,只要說的宗旨符合宇宙人生真相,是善的,是利益眾生的,這個佛都承認。這個宗旨在佛法裡面稱為「三法印」,像小乘一般常講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是說出小乘,我們這個世間現在我們看到的事實真相。如果其他宗教有人看法跟這個事實真相符合,符合這個宗旨,無論什麼人說,佛都承認。佛不是說你要承認我講的,你講的要跟我一樣,不是這樣。佛是對這個事實說的,是針對我們大家生活在宇宙當中的真理的事實真相。所以佛經是如此。
佛經,不是說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要聽他的,不是,不是這個意思。是聽他說出宇宙人生的真相,在佛經上說「諸法實相」,我們是要追求這個真理。所以這個經不一定要佛說的,如果說的跟這個標準符合,佛也承認,雖然你不是佛教,但是佛也承認那是佛法。佛法就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大乘佛法唯一實相,就是一定是事實真相,無論什麼人說的,只要說的是事實真相,佛都承認這是大乘經。可見得佛確實沒有界限,心量非常廣大。又像平常我們大家所熟悉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學的宗旨。凡是符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無論什麼人說的,都是佛說的,都不違背。
民國初年,定海的知縣,就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這個當中。定海距離浙江普陀山很近,現在到普陀山都要從定海去,從定海那邊上船。定海知縣禮請印光大師到縣裡面去講經,印光大師自己沒去,為什麼沒去?他老人家是陝西人,陝西人的口音講話,南方這邊沒人聽得懂。所以他老人家就派了一個人去,去講什麼?講《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是大家都知道,道教的,這不是佛教的,道教的。他老人家又提倡《文昌帝君陰騭文》,也是道教的。另外一本書是《了凡四訓》,明朝袁了凡居士給他兒子的家訓,教訓他的子孫四篇的家訓。這都不是佛經,但是我們看印光祖師一生提倡,居然派人到定海縣去講,有沒有錯?沒有錯。因為這幾種書諸位展開來一看,裡面是不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如果是,那就對了!符合這個原則,這就是佛說的。因此我們對於外教不能有界限,沒有內外的分別,只有邪正之分,沒有內外之別,這樣我們的心量就大。這個大心量能往生,小心量也是往生的障礙。心量小不是真的,真心是沒有邊際的,真實心、真誠心中沒有邊際。因此,我們自行化他要認識邪正,不分界限,這樣就對了。下面大師更加具體落實給我們說明這身口意的三業,斷惡修善:
疏【真實心中口業
讚歎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
這裡講修善,第一條是修善。修善,舉一個例子,諸位要知道善中之善,世出世間盡虛空遍法界沒有比這個更善的;儒家說「止於至善」。至善的標準在哪裡?儒家沒有說出來,佛法裡頭有。佛法裡面講的是真的,決定真實不是虛假,讚歎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給諸位說,這是真實的自利,也是真實的利他,他要能夠接受,那就得大利益了;不接受也得利益,阿賴耶識裡頭種了種子,種了至善的種子,將來遇到緣,他還是能往生。換句話說,他願意接受、不願意接受都得真實的利益,這是第一真實的大善。其次,凡是與這個社會真正有利益的,與大眾有真實利益的,我們都應當隨心、隨力、隨緣去做,使我們的心願解行都能相應。有心有願不去做,那沒機會當然不算,有機會要不肯去做,這是你心跟行為不相應,那個心行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一定要去做,你那個心願才叫真實,真正叫幫助人。
疏【又真實心中口業毀厭三界六道等
自他依正二報苦惡之事。】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這是斷惡。前面是修善,這是斷惡。斷惡的時候必須認清我們現前這三界六道,佛在經上常講三界統苦。欲界的眾生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所有一切苦統統要受。縱然你修禪定,禪定修成了,生到色界天,色界天沒有苦苦。苦苦是怎麼講?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八苦,精神跟生理的苦,這欲界都有,色界就沒有了。色界天是化生,所以他沒有生苦,他也沒有老苦,他也沒有病苦;但是他有壞苦,他的壽命還是有定數,他不是永生。壽命縱然長,像非想非非想天,無色界天,壞苦也沒有了,他還有行苦,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時間雖然很長還是會到,到八萬大劫,不能再往上去,不能突破,到最上層,那又會往下面墮落,這就是苦。佛說的三界統苦,三界六道裡面沒有快樂。這三界六道的樂,那是什麼?是你的苦暫時停了一下,覺得很樂。其實是自己愚痴無知,不知道事實真相,統苦,沒有樂。
『毀厭』。「毀」,毀掉。毀就是說明三界苦的情況,勸勵眾生捨棄三界,往生西方,這就叫「毀厭三界六道等」,就是說要把這個世間放下。自己或者是別人『依正二報苦惡之事』,「苦」是講果報,「惡」是講造的因,把果放在前面你容易覺悟。這個苦是從哪裡來的?是你以前造惡因現在得的果報。換句話說,三界六道裡頭的因緣果報明瞭,自己才會真正下定決心要捨棄六道輪迴,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下面又說:
疏【亦讚歎一切眾生三業所為善。】
看到眾生行善,我們也讚歎,勸善規過。善有大小、有偏圓,像袁了凡居士所說的有真假,都要有能力辨別。這個能力是智慧,要有智慧能夠辨別這個善是真的還是假的。什麼是真善?能夠利益永久的是真善。眼前有利益,將來沒有利益,這就不是真善。眼前沒有利益,將來有大利益,這個是善。所以一定要往久遠,要看得遠、看得久去觀察,知道這個善是真的還是假的。這《了凡四訓》給我們分析得很清楚、很詳細。能利益廣大的眾生,這是大善;利益少數人的,這是小善;能令眾生出離輪迴得生淨土,這是真善。利益眾生,眾生不能出輪迴,這個善不能算是真善,他還在六道裡面。這都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底下這一句非常重要,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遇到的,遇到了怎麼辦?很多人會問,善導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
疏【若非善業者。】
就是說不是真善,不是大善,這個善是似是而非的這種善行。怎麼辦?
疏【敬而遠之。亦不隨喜也。】
要不是真正的善,那是假的善,不是真的,大師教我們這個態度,我們對他尊敬,『遠』就是不跟他學習,也『不隨喜』。這個「不隨喜」就是說什麼?佛門裡頭一切真實,沒有人情佛事。明知道他錯誤,還要隨喜一點,人情佛事,這就不對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42(上品上生)
悟道法師主講 2007/4/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42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799663502/posts/3144730342430257/
為什麼雜毒的善行不能往生?你首先夾雜這個毒。《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42(上品上生) 悟道法師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