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念佛人臨終感應道交的原理】(19-2326)
大安法師:【念佛人臨終感應道交的原理】
我們在東林寺,有一個聰明泉,那是一千五百多年,慧遠大師跟當時的一位大將軍殷仲堪,在那個竹林裡面討論《周易》。這個魏晉時期,大部分人都通《周易》,慧遠大師當然也是通的,這位大將軍殷仲堪也是東晉的名士,也是對《周易》很有造詣的,當時殷仲堪就問慧遠大師一個問題,說:「易以何為體?」就是《周易》是以什麼為體性?
慧遠大師回答說,「易以感為體。」《周易》是以感應為體性的,那麼殷仲堪對這個回答非常讚歎,抓住了《周易》的本質要領。我們從易經的《繫辭傳》裡面看,這個易有三種意思:從他的體性來看是不易,無有變易的。從他的相上來說,是交易,相交。從他的作用上來看,是變易,它也體現了體相用三方面,從他的體性來看,易的體有幾句話:「無思也、無為也、寂而不動、感而遂通,天下故也」。啊,這種易之體是無思,就是沒有思維的、思慮的,是超越思維的。或者這樣,無為是不加造作的,無形無相的,寂而不動,寂然不動但是他又靈敏不昧,你一感,它就馬上顯發出來,有感就有應,顯現在它的卦相上,顯現它的爻相上,就把當下的很多信息體現出來,所以易是很神妙的,神就是「聖而不可知為神」,神妙莫測,但又真實存在,所以正因為天下之至神,就是神妙到極點,才能「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這些話都要從感應的層面,才能對這些文句了解,才能了解。
如果從邏輯思維,這些話怎麼也不能理解,至神在感應層面,它不疾,就好像跑步,它不是跑得很迅速,它不是拼命,但已經很快了,神速。不行而至,它並沒有行走,就已經達到目標了,達到目標地了,這個原理跟淨土一法非常藕合,阿彌陀佛所成就的那個大悲願力啊,就像那個在法界當中,寂而不動的磁場:不可見,不可把捉,離開思維。但是你一感,他馬上通過來,所以你看,為什麼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拿著蓮華來接引,很快,一剎那間,須臾間,彈指間,或者在這個世間低頭拜佛,抬起頭來就已經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他有這麼快?距離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地方,那是百億個銀河系啊。你就是用愛因斯坦接近光速的速度去運行,它也要有一段時間,為什麼彈指間就到了?臨終在定之心就是西方淨土受生之時。這唯有至妙的感應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裡面若用一種線性的邏輯思維,你沒辦法去理解的。
有時候,一些居士也問一些問題,問這個「臨終接引」啊,這個人念佛也得接引,那個念佛人也來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人都去接引,那阿彌陀佛還能忙得過來嗎?你如果把阿彌陀佛看作一個實體性的,忙了這裡就忙不了那裡,那真的是忙得焦頭爛額,也完成不了接引眾生的事。但是你想,連這個世間都有「千江有水千江現」,一輪月亮都能夠在所有的大江大海,乃至你的一杯水裡面都能顯現出來,月亮都有這樣的功能,難道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和衍生出來百千億個應化身,會那麼笨拙,一個一個跟著跑嗎?應現!
而且臨終所顯現的情況,也不是說阿彌陀佛,趕緊從西方極樂世界實實在在過來,那也太笨拙了,不需要實實在在過來,他是什麼情況?他是四十八大願的第十九願,十九願就是「勤修我皆接引願」。你只要信願持名,發菩提心,種植諸多的善根,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都會與觀音勢至和淨土聖眾,圍繞在這個念佛人的身邊,帶著蓮花、宮殿來迎接這個念佛人往生。這一願是具有這樣功能的施設。
但他成就這個願之後,他這種就彌漫在虛空法界,你只要跟這一願感應了,它就「法爾自然」的現出了西方三聖來接的情景。不是那個時候西方三聖趕緊過來,就在當下,那麼這裡面感應,你說它有沒有實體的,他是沒有實體的。如果心外有一個西方三聖的實體,這是外道的知見。但是你又不能說他沒有,這就是水中月,因緣和合的產物。
對這一點,在《涅槃經》也有一個公案,說有一個優婆夷非常有信心,就供養這些僧眾,布施藥物,當時有個比丘生了重病,他那個重病呢,需要人肉入藥,才能夠治療他的這種病,這個優婆夷呢,聽到之後,自己就在割了自己的肉,切成肉羹,進行供養。之後這個比丘病也就好了。但是她的割的那塊肉的地方,就生起了瘡了,生瘡化膿,就非常非常疼痛,這時候在痛苦當中,他就情不自禁地叫「南無佛,南無佛」。就在她在這種情況下叫的時候,正在靈鷲山講法的釋迦牟尼佛就聽到了這種聲音,就對這個居士生起了大悲心。這一念大悲心生出來,當下這個優婆夷就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她面前,手上拿著藥,在她的瘡上來塗藥。這一塗她的瘡就好了。那麼這是感應。
釋迦牟尼佛說,這時候他並沒有拿著藥,到那個優婆夷那邊去,但是那個優婆夷確實真實看到了。這就是由於佛有一種慈悲善根的力量,在這個虛空法界,這個優婆夷有她痛苦呼救的聲音,感通上了,就法爾自然地現出這種情景,而且能產生作用。所以我們要體會這種「水清月現」的原理,阿彌陀佛成就的大悲願力,就像這個月亮,我們信願求救的心,就像這個水,這兩個因素一和合在一起,水中月現。
但水中月現,你不能說這個月亮是真實的,你要從水裡面,能把這個月亮撈的出來嗎?撈不出來,但是它又靈敏不昧,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這是由佛,阿彌陀佛從法身流現出來的應化身,是由於他的慈悲願力,在有緣的念佛人身上顯現的一種情景,那麼這種情景就是:一個超越的本質界,佛的力量跟我們現象界,眾生之間的一種互動、一種溝通、一種感應。這種感應是真實存在的。
但是你要說清楚或者預測,那又是不可能的,我們常常聽到居士說,臨命終時,我如果這一念沒有在阿彌陀佛上,我能不能往生?好像覺得臨命終時,必須在阿彌陀佛念頭上,或者一定要坐著,或者怎麼樣才能往生,如果一下子搞不好的話,就不能往生。這些從我們凡夫的角度,他提這些問題,他產生這些擔憂,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我們從感應原理來看,他忽略了阿彌陀佛的力量。只要你平時有信願持名,乃至一晝夜的時間,阿彌陀佛臨命終時,一定會兌現他十九願的力量,他會有種種善巧方便,他有種種神通力量,能夠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要有這種信心。
【YouTube 影音版 : https://youtu.be/sV6JZ1qaFqY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6018280033638/permalink/428492373119561/?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