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就是要覺悟,不要被妄想轉了,老是在妄想裡面轉不出來,那就麻煩了。說的都是空話,參!
貪著這一境界你就麻煩了
紹雲老和尚
你們有大福報,遇到如此殊勝的道場,引導進入選佛場。發一個真正了生死的懇切心,要為生死大事著想。「
生不知何來,死不知何去」打七的目的就是解決這個大事,解決了就不枉出家最初的心,禪七要把外緣放下,一心一意的參,在這裡下死功夫,如此用功,方能見本性。
楞嚴會上,文殊菩薩選擇圓通時講:「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念佛、看話頭、誦經都是方便法。方便的目的就是楔入我們本有的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講的很明白:「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由此可見念佛也能開悟,但是你要專攻一門。
你今天念佛、明天持咒、後天誦經,那就搞得不能歸一,不能歸一就做不到淨念相繼,妄想心就收不攏。
妄想心收不攏怎麼能定下來,怎麼能得三摩地?你把這個理搞明白了,你就曉得用功辦道這件事情,應該從哪裡下手了。
虛老在世的時候,經常講這兩句話:「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你修慧,想開悟、了生死不明白道理不行。
理就是路啊,路搞不清楚,亂跑,路跑錯了你怎能了生死啊。所以,念佛、參禪下手不一樣,到了究竟的時候都是殊途同歸,你不要執著。
還有人說:我看這個話頭,有時候妄想沒有了,但是話頭也不見了,就這麼空空蕩蕩的、還很舒服,這叫不叫功夫?我說:這個不能算真正的功夫,叫做無記境界。
你的話頭不在,念佛的佛號也不在,你就感到身心自在,似乎沒有妄想,認為這是個好現象、好境界。
殊不知,你這時候的覺照不強,如果你的覺照念一增加,念頭一提,向內一反觀,你就發現:你的細微妄想像水中的氣泡一樣,一個、一個不停地向上翻。
到這個境界,就等於你是個清官,管住這個妄想。你若認為這個境界舒服,沒有妄想、身心也很自在、腿子也不疼,貪著這一境界你就麻煩了,就不能進步了。
在這時候,前面的妄想過去了,後面的妄想還沒來,在中間空空蕩蕩的時候,你冷冷靜靜地、平心靜氣地把這一句話頭再提起來,在這時候提和你妄想翻騰的時候提不一樣,你試試看。
如果念佛,這時候把一句佛號提起來也和平常不一樣。提起來以後,你就要全副精力盯著當下這一念,不讓妄想、昏沈、無記把這一念打失了。
我們之所以不能證得三昧,是因為我們盯不住這一念,頂多二十分鐘妄想就來了,又把這一念打失了。打失還好,自己要覺察啊!
古人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就是要覺悟,不要被妄想轉了,老是在妄想裡面轉不出來,那就麻煩了。說的都是空話,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1396193611654/permalink/1457656861318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