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最後一念決定往生趣向!中陰身先來後去作主公!命運全操縱在自己!而非上帝、天公、閻王啊!」(Bardo)

「臨終最後一念決定往生趣向!中陰身先來後去作主公!命運全操縱在自己!而非上帝、天公、閻王啊!」
https://youtu.be/HU6bf9Nj7AA?si=3sat3fORMwMrUtCw


「阿賴耶識(又名靈魂)!先來後去作主公!」

「善惡終有報。六道本輪回。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印光大師慈示臨終三要」:

第一要:「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要:「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正念。」

第三要:「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三種人斷氣後而無中陰身」:

一者:「斷氣後即往生淨土。」
二者:「斷氣後即生天享福。」
三者:「斷氣後即墮地獄受苦。」
(中陰身者:斷氣死後。七七49天尚未投胎期間。)

以是之故。人斷氣死後。要作七旬。要在給亡者植福而減輕痛苦也。地藏經中皆有明示臨命終時及臨終之日。教導世人如何斷惡修善及離苦得樂。切記!人在斷氣後八至十二小時內。阿賴耶識或神識(俗稱靈魂)尚未脫離。若非往生淨土或生天者。身體稍碰決定非常痛!正如古大德言:死苦:四大分離!抽筋拆骨!生龜脫殼!螃蟹落湯!極苦無比。人生苦!空!無常!世之最可珍貴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珍惜者。莫過光陰。一念淨。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可不珍重乎!趁此未病未老之前。抖擻身心。撥棄世事。得一日光陰。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淨業。如是念念相繼。畢命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萬修萬人去。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心無佛無道!心不善無醫!佛度有緣人!不度無緣人。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善惡終有報!六道本輪回!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盡遵倫理道德!深信因緣果報!早日脫離苦海!念佛得生淨土!」

壹、「善終是人人所願!無積德那得善終?」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積不善。「因」也。餘慶餘殃。則為「果」也。以是之故。「發口頭願的善終。不如平時積善德。」「祖先忌日拜豬頭。不如活時一粒豆。」

一、「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後一福是考終命。「考終命」就是善終。或一般人所說的「好死」。善終很難!假如你曾看見別人臨終時……那種掙扎痛苦的樣子……你或許會感嘆地說:「我這一生別無所求。只要求個善終就好了!」一般人臨命終時……都會手忙腳亂、六神無主?急得像落湯的螃蟹!和熱鍋中的螞蟻!身體上會產生臉部筋肉抽動:瞳孔放大。視覺遲鈍癡呆。呼吸急促等現象。佛經上說:人要死的時候……就像烏龜脫殼那麼痛苦!我們平常看到的……只不過是外表掙扎的樣子!其實!他內心的恐懼!痛苦和驚徨!那才真是筆墨難以形容呢!大富大貴的人。不一定能善終。長命百歲的人。也不一定能死得安詳。古今中外有許多英雄豪傑……不得善終的也多得很。例如:馳名世界的文學家海明威、川端康成、三島尤紀夫、畫家梵高、影星樂蒂…等。都是自殺而死!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晚年腦神經衰弱很嚴重。音樂天才莫札特臨終時……只有六個人送葬。中途還遇到了一場大雨。最後只剩下抬棺材的人。和他的遺體。被孤零零地送到墳場。有些從政的人……下場就更可怖了!有被迫下台和被篡位的。也有被放逐和被處決槍殺的。有些被下毒身亡的。還有五馬分屍和千刀萬剁。甚至還有鞭屍和連誅十族的。「善終」得來不易?因為我們不知道?閻王爺何時會給我們「召集令」!也不知道臨終時會遇到什麼障礙?不管在任何時候……死亡隨時都有突襲我們的可能。也許是明年!也許是明天!也許就在今天!真所謂:「黃泉路上無老少」呢?

二、「為什麼善終很重要呢?」

因為!假如一個人不是壽終正寢。而是由於橫死、車禍、癌癥、饑、渴、猛火燒傷、溺水、被殺而死的話!那麼他可能便會含恨在心。心中一有了憎恨!就會投生到一個很不好的境界去……比方說做毒蛇圖報復等等。所以《十二品生死經》說:如果是因為福報享盡了。飢餓或者渴死!他極可能會變成餓鬼。被捆綁而死的!來生常作畜生。被火燒死的人!有許多會入地獄。還有……橫死時!身體受了極大的苦楚!心中憂怨交加……不但很難提起善念。而且心中憤恨不平!很容易怨天尤人!把平常的道德修養破壞無遺。所以古德教我們要經常發願:「臨命終時。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並且期望聖人前來引導。有一種發願是:「願我臨終無障礙。彌陀聖眾遠相迎。迅離五濁生淨土。回入娑婆度有情。」

三、「結語」:

發口頭願的善終。不如平時積善德。祖先忌日拜豬頭。不如活時一粒豆。平時積善又累德。還怕臨終不善終?平時無善亦無德。臨終決定墮三途!

貳、「正知正見念佛求生」

法華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云何一大事因緣?生死事大者是。云何佛之知見?念佛求生解脫生死。

一、「淨業三福念佛求生」

「觀經」佛告韋提: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已證等覺之善財及華嚴海眾。普賢菩薩皆勸其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以其圓滿佛果。

三、「善護三業念佛根基」

古今念佛眾多。往生者少。障礙全在有口無心、有名無實。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未善護身口意三業故。身業不作殺盜淫。口業不造四惡語。意業不生貪瞋癡。圓滿十善入華池。「善導大師慈示」:身業專禮阿彌陀。口業專稱阿彌陀。意業專想阿彌陀。往生淨土見彌陀。

四、「三寶四眾弟子咸共遵修」

諸佛如來教我們欲生彼國當修三福。普賢菩薩教我們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善導祖師教我們善護三業念佛求生。以是之故。無論在家出家講師說法者。說念佛求生。若違背上述佛示或祖訓。非正知正見正法者。說法者可不慎乎!悖離諸佛菩薩大慈悲心及祖師苦口婆心。禪宗公案「一字錯」五百年野狐身。歷歷明文尚具存。可不珍重乎。

五、「境緣無好壞好壞在於心」

淨土法門者。法界緣起也。何謂法界?吾人現前一念之心。此心與六字洪名相應。即念佛法界。與菩提心六度萬行相應。即念菩薩法界。與無我心十二因緣法相應。念緣覺法界。與無我心四聖諦法相應。念聲聞法界。與上品十善四禪八定相應。即念天法界。與五戒相應。即念人法界。若持戒善兼懷瞋慢勝負心。落修羅法界。與下品十惡相應。落畜生法界。與中品十惡相應。落餓鬼法界。與上品十惡相應。落地獄法界。

「結語」: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淨土法門一大綱宗。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願深思之。
https://youtu.be/6iaYb0tiS3s

叁、「一句彌陀要在《解行相應自他不二!》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覺行圓滿。」

一、一句彌陀。真信願行。決定得生。然則!得生淨土……功夫有深淺。下士念佛。求生淨土。或散或定。中士念佛。願生淨土。塵沙未盡。上士念佛。自生淨土。三覺圓滿。總之!得生功夫淺者:決定與「信願行相應」。功夫深者:必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修淨業者。不可不知。願深思之。

二、古今……很多學淨業者。猶以為……只要念佛。佛就會來接引往生。然則……有名無實!有口無心!未與「信願行相應」?未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以是之故!古今念佛眾多。往生者少。障在此也。因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三、當知!「彌陀經」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五戒十善」是諸善根福德之根基!修淨業者。不可輕忽!不可不行!諸佛菩薩若離五戒十善。無道可言!三界六道若離五戒十善。無道可修!「五戒十善」功夫是有深淺的……與《求福報相應》:名散善。凡夫善。執我執有。與《禪定相應》:名定善。聖賢善。執空亦執法。與《般若相應》:名慧善。無漏善。無住生心故。三界六道。行《凡夫善》。四聖法界。行《聖賢善》。一真法界。行《無漏善》。極樂世界。行《究竟圓滿善》。是故我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腳踏實地……一腳步!一腳印!莫說大話!莫輕根基!自誤誤眾!修淨業者。不可不知。切記!切記!

肆、「一心持名勝於本咒或餘咒及諸功德!」

「持名功德。不可思議。簡單穩當。聖凡齊收。隨處可修。隨時可念。故十方諸佛皆勸眾念佛。一心持名勝往生咒與一切神咒(含楞嚴神咒)及一切諸功德!真信願行!真肯回頭!萬修萬人去!」

一、「蓮池大師慈示:(一心持名)勝往生咒與一切神咒及一切功德!」

「誦持(往生咒)三十萬徧!則見阿彌陀佛。一日一心。持佛名號。佛就現前!」「偏讚持名」。(蓮池大師)講了三句。

(一)第一「勝本呪者」。(本咒是往生咒)。(持名勝過持往生咒)!為什麼?「以呪云:(誦三十萬徧。則見阿彌陀佛)」。持三十萬遍往生咒。見阿彌陀佛。

1、「(持往生咒)30萬徧。則見阿彌陀佛!(持佛名號)ㄧ日ㄧ心!佛就現前!」

但是「(持名。則一日一心。即佛現前故)」。往生咒三十萬遍。一天決定做不到。念得再快也不行。但是佛號。只要一天一心繫念。就有感應!佛就現前。

2、「(持佛名號)比(持往生咒)更容易得一心」

我們在《淨土聖賢錄》看到(瑩珂法師。三天三夜。阿彌陀佛現前)。(韓(鍈)館長往生。我們在身邊助念。他二次見到阿彌陀佛現前)。(一次見到蓮池海會)。「(持名)比(持往生咒)容易得一心」。

3、「(持咒)21徧。能滅五逆等罪!(持名)至心念佛一聲。即滅80億劫生死重罪!立判即明!」

「又呪云:晝夜六時。各誦三七徧」。三七二十一遍。(晝夜六時。每一時都要念二十一遍往生咒。「能滅五逆等罪」。而(持名。則至心念佛一聲。「即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故」。「(經跟咒)。好好比較。就曉得(持名確實超勝持咒)。」

(二)第二「勝餘呪者」。
餘咒是其他的咒。「大藏經」(所有一切神咒。包括「五會楞嚴神咒」)。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家不要看輕了。往往太容易。於是疏忽。不知道它超勝。

1、「專持名號。即大神呪。大明呪。無上呪。無等等呪」。這幾句是《般若心經》。蓮池大師借用。佛號是真正的大神咒。超過一切咒。「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靈不測。斯名大神。餘可例知故」。

2、解釋一條就夠了。「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終十念。一念就能往生。真正不可思議。生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什麼樣的神咒有這個力量?沒有。找不到」。

3、一句阿彌陀佛。是名符其實的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一點都不錯。下面還有一個問答。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問:準提功德。至廣至大。如何但持佛名。而能勝彼」。《了凡四訓》裡。雲谷禪師傳袁了凡的就是準提咒。了凡先生天天持咒。準提咒非常靈驗。念準提咒功德很大。為什麼念阿彌陀佛。能超過它。勝過它?

蓮池大師解答:「(準提因地菩薩)。(彌陀果位如來)」。不一樣。準提菩薩在密教裡。是觀世音菩薩化身。「持準提既有神功。念彌陀寧無妙應」。感應當然更明顯。

4、「是故經云:(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號。不如一稱觀世音菩薩)。其福正等」。(念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福報跟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號。福報相等)。

5、準提既然是觀世音菩薩化身。持準提跟持觀音是相同的。「又云:持無量無數觀世音菩薩名號。不如一稱地藏菩薩。其福正等」。

6、地藏功德大。釋迦牟尼佛滅度後。彌勒佛沒出世前。這麼長時間。什麼人代表佛度化眾生?地藏菩薩。在這個空檔。(地藏菩薩是代理佛)。

7、諸位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看過。這個要懂。所以現在修地藏法門的人很多。念地藏菩薩的人很多。(但是念地藏菩薩功德。比不上念阿彌陀佛)。後頭講「況如來乎」。(如來是果地)。

8、地藏菩薩。實在講。久遠劫就已經成佛。但是他不願意居佛位。永遠作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的學生。不知道多少都成佛了。在《地藏經》序品能看到。這(段)是說。念阿彌陀佛名號。勝過一切神咒。

(三)第三「亦勝諸餘功德者」。
這是顯教。修一切功德法。不如念佛。念佛功德無比殊勝。「六度萬行。法門無量。而專持名號。則種種功德。攝無不盡。以不出一心故。如前文中廣說」。這個前文是《彌陀疏鈔》。裡面說很多。

1、念佛功德真有這麼大嗎?世間人心目當中。不以為然。這個世界要是遇到災難。有人出錢出力援助。大家都稱讚功德大。你在旁邊什麼事都不管。念幾句阿彌陀佛。功德能夠超過嗎?世間人難相信。這叫(難信之法)。

2、我們現在稍稍懂一點。(出錢出力救濟災難。是救人一時)。(稱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他要是聽到。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種子種在阿賴耶識。將來遇緣起現行。能夠橫超三界。念佛往生。不退成佛。

3、比比看。哪個功德大?出錢出力救濟災難。是在眼前。你看得到。將來。你看不到。但這個種子比什麼都可貴。

4、這種說法。明白人懂。迷而不覺的人完全不能接受。雖然不懂。這一句阿彌陀佛。也從他的耳根落在阿賴耶識裡。什麼時候才會感謝你?

5、往生西方世界。(真覺悟):無量劫前。你念一句阿彌陀佛。給我種種子。我今天才能到極樂世界。他會生感激心。才知道這個功德利益不可思議。決定不是一般慈善救濟能夠相比。

6、所以世尊當年在世示現。四十九年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他不做別的。他做的是世出世間第一等慈善救濟事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跟他相比。

二、「地藏經慈示:臨終之時與臨終之日須知!」

「地藏經」云: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身死之後。纖毫受之。

1、「臨終之時」:
臨終之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辟支佛名字。一名ㄧ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

2、「臨終之日」:
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或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終之人。

3、「地藏菩薩慈示」:
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臨命終時。但聞一佛名。或ㄧ菩薩名。或ㄧ辟支佛名。無論有罪無罪。尋即解脫。

伍、「老師苦口婆心的叮嚀:業障現前!懺悔念佛!真肯回頭!誠則得救!佛決不欺人!」

一、「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云: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種種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惟除五逆。譭謗正法。又佛言:聞佛聖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此謂:「寶王ㄧ念」。又佛言:三輩往生者。皆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願生彼國。

二、「彌陀經」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此謂:「平時一日乃至七日念佛」。又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十念往生經佛慈示」:若有眾生。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彌陀淨土。彼佛即遣二十五位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皆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四、「觀無量壽經佛慈示」:

(一)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勿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多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則是持無量壽佛名。

(二)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知識教以念佛°發願往生°十念功成°亦得生彼°此謂:「臨終十念」。

(三)一心持名阿彌陀佛聖號。「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五、「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慈示」:

五逆謗法。臨終果能念佛。是即「懺悔發心。」如是之人。億億中亦難一二。故佛慈愍仍然攝受。

六、「真誠懺悔念佛決定得救」:

此語妙不思議。佛決不欺人。真誠者。不假謂真。實者謂誠。懺悔者。過不再犯謂真懺悔。念佛者。身口意一心在一句佛號謂念佛。如是真誠懺悔念佛決定得救。若壽命未到。則否極泰來。若壽命已至。即正好往生。觀經中阿闍王子。宋朝瑩珂法師。唐朝張善和一生殺豬殺牛°臨終念佛往生°三位皆是犯了五逆十惡罪°臨終業障現前懺悔念佛而往生。

七、「古今念佛眾多往生者少」:

最主要原因就是未真誠懺悔念佛。也就是自心障礙。陽奉陰違。一者業障深重。未善護三業。二者行不如法。懷疑夾雜心多濁亂。三者行不如力。間斷不誠投機取巧。果能如是真誠懺悔念佛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萬修萬人去。

八、「持戒念佛」:

「戒」為入道之初步。雖至圓滿菩提。仍復依止。

「淨」為普度之法門。縱令已證等覺。猶當歸心。

末法眾生。非此莫度。各宗智士。應於服膺。否則!所有修持。但作未來成佛之善因。若欲一一頓超直入如來地。恐不易易也。

九、「如何持戒念佛」:

(一)問己!念佛有善護三業嗎?若無!即是有口無心。

(二)問己!念佛有真誠懺悔嗎?若無!即是有名無實。

(三)問己!念佛有斷惡修善嗎?若無!即是自欺欺人。

(四)問己!念佛有自淨其意嗎?若無!即是欺騙天地。

(五)問己!念佛有住著四大假合嗎?若有!即是執我身相。

(六)問己!念佛有住著六塵緣影嗎?若有!即是執有心相。

(七)問己!念佛有住著我人眾生壽者嗎?若有!即是一念不覺。

(八)問己!念佛有夾雜妄想分別執著嗎?若有!即是三細六麤。

(九)問己!念佛有夾雜不善不正不淨嗎?若有!即是欺佛菩薩。

(十)問己!念佛有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嗎?若無!即是無量劫難。

夫一至四者。是教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五至七者。是教眾看破與放下。八至九者。是教眾看破放下是一非二。佛法是不二法門。十者。是教眾直就下凡。當下即是。

十、「結語」:

「十種持戒念佛決定往生」:此十種持戒念佛。適用一切佛事。如參禪、持戒、學教、學密、持咒、拜佛、念佛、誦經、拜懺、法會等等。果能如是持戒念佛。此人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帶業往生。近益現前。遠被當來。荷擔如來家業。

陸、「善緣有上中下三品!念佛亦有上中下三品!」

「悟了空性是覺門。知其然也。」
「念佛求生是行門。所以然也。」

一、「善緣有上中下三品」

(一)「上品佛緣」:
四弘誓願。常不離心。心與佛合。心與道合。現生即入聖流。臨終直登上品。庶不負此生矣。

(二)「中品法緣」:
棄邪歸正。改過遷善。常思己過。不論人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常隨佛學。

(三)「下品善緣」:
親近三寶。及善知識。內覆過失。外現威儀。未真善護三業。迷惑造業受苦。難逃生死輪回。

二、「念佛有上中下三品」

(一)「上士念佛」:自生淨土。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一句彌陀。相隨不斷。

(二)「中士念佛」:願生淨土。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隨己修行。諸善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燃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

(三)「下士念佛」:求生淨土。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以至誠心。願生其國。真誠懺悔。斷惡修善。深信因果。念佛求生。

三、「結語」

老師弘法利生將近四十年了。一生只專弘淨土。所以者何?悟了空性是覺門。知其然也。念佛求生是行門。所以然也。覺門不礙行門。行門不礙覺門。兩者相通相融。淨土法門是理事圓融無礙法門也。故言不二法門也。同修這些年來- - -所結的緣是甚麼緣?有善護三業嗎?有深信因果嗎?有依教奉行嗎?有老實念佛嗎?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嗎?有真心發願往生嗎?有則嘉勉。無則改之。老師常提醒:人生一大事因緣生死事大!一世人身萬劫難!再得人身無盡期!人身難得!重土難生!佛法難聞!善智難遇!然則!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老師最後再次提醒:觀世音菩薩教誨:「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大勢至菩薩教誨:「反念念自性。復歸本家鄉」。二大菩薩皆在引眾對內心地下功夫!同修果能對內心地下功夫!焉無消業障!斷煩惱!證道果!了生死之理。豈不近證圓通!遠成佛道之時。我說是語。同修諦聽!善思惟之!阿彌陀佛。
https://youtu.be/orcgBoGidFE
https://youtu.be/WFeai4cL6sY
https://youtu.be/CyrADCrpToc
https://youtu.be/6aLZ_CyF4DQ
https://youtu.be/-rRpL-N01XY
https://youtu.be/20W7E7kg4R8
https://youtu.be/cayALr7GPyQ
https://youtu.be/HfR5mG7DXm4
https://youtu.be/IZ_iUkg4gAw
https://youtu.be/g5k1Rx9Yr7Q
https://youtu.be/ZoTTNe2FQe4
https://youtu.be/h71StUCEbeI
https://youtu.be/EZHhFDQLoq4

「六道輪迴的由來:業債!情債!生死債(又名重債)!真能看破放下!妄想執著!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反念念自性!復歸本家鄉。生死輪迴自自然然解脫!淨土不求自自然然自得!」
https://youtu.be/OQoxiz_HUzk?si=kA-tx0ePwM9j4nar
「身口意三世因緣果報!業報現前!有三種情形!」

一、「現前自生妄念」:一念不覺!妄造諸業。

二、「過去業力牽引」:依所造業!償報受生。

三、「病魔業障纏繞」:因妄取故!既成業有。

1、「輕者」:身苦病痛!坐臥不安!悶悶不樂。

2、「次重」:心神散亂!口氣錯亂!六神無主。

3、「重者」:身心俱苦!生不如死!又死不去。

是故我言:莫說因果無人見!近在自身遠兒孫。

念念觀世音消災滅罪愆。念念彌陀佛福壽廣增延。

「人死後!頭七到末七的七次輪回!應如何改過遷善!趨吉避凶!乃至往生淨土?法師作佛事或眷屬及旁人助念!只能治標!心戀紅塵!決難得生!看破放下!一心念佛!若亡者自心真能「真誠懺悔!斷惡修善!深信因果!念佛求生!才是治本的根本之道!」
https://youtu.be/dGO4hv3-iVs?si=ENvngFAqyVgA-p9q
「人死後!魂魄未離肉體時。必須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八苦重現!如重現「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等。重覆重現在世時所作的一切「善惡之事」!然則。末法眾生。善少惡多!正薄邪重!業障深重!地藏經云: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謂小惡。以為無罪!身死之後!纖毫受之。以是之故。墮地獄道者多!昇天享福者少!何況是往生淨土者更少、更稀有了!老師慇懃叮嚀:心戀紅塵!決難得生!看破放下!一心念佛!真誠懺悔!斷惡修善!深信因果!念佛求生!才是治本的根本之道也。然則。不信佛說!不信因果!不善不正不淨!妄想分別執著!妄造諸業是世間人之通病!以是之故。平時就要諸惡莫作!就要行善積德!老實念佛!厚植德本!臨終則不求自得!自生淨土。又自心真誠念佛求生較穩當!靠眾助念是不可靠的!善哉善哉!諸位同修。善聽!諦聽!願深思之!阿彌陀佛。」

「真信願行!求生淨土!要在真看破!真放下!不肯回頭是岸!西方三聖現前!也救不了汝?」

1、佛教我們真信願行!求生淨土!汝三心兩意?

2、佛教我們看破放下!念佛求生!汝心戀紅塵?

3、佛教我們淨業三福!生彼國土!汝不肯照作?

4、佛教我們ㄧ心不亂!生極樂國!汝懷疑夾雜?

5、佛教我們ㄧ向專念!阿彌陀佛!汝不肯信用?

6、佛教我們ㄧ心繫念!阿彌陀佛!汝妄想馳逐?

7、佛教我們善護三業!背塵合覺!汝背覺合塵?

8、佛教我們斷貪瞋痴!改過遷善!汝無惡不作?

9、佛教我們斷四惡語!正語正業!汝我行我素?

10、佛教我們斷殺盜淫!趨吉避凶!汝不肯回頭?

無極大道。易往無人。妄心不得。直心自得。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六塵說法。理事分明。緣起性空。體用無殊。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性覺必明。妄為明覺。反聞自性。成無上道。憶佛念佛。復歸本鄉。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一葉知千秋- - -ㄧ聞千悟- - -一時頓捨!」

末法時代。道德低落。倫常失守。不信因果。貪瞋痴慢。充滿世間。善少惡多。正薄邪重。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業因果報。屢試不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影必隨形。響必應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無極大道。易往無人。妄心不得。直心自得。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禮佛ㄧ拜。滅罪河沙。念佛ㄧ聲。福壽無量。反聞自性。成無上道。反念自性。復歸本鄉。

業障深重。病魔業障。纏繞身心。業報現前:

一、輕者:身苦病痛。坐臥不安。悶悶不樂。

二、次重:心神散亂。口氣錯亂。六神無主。

三、重者:身心俱苦。生不如死。又死不去。

「老師慇懃叮嚀:」
得聞「地藏菩薩名」。永不歷三惡道苦。何以得知。「地藏經」言: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謂小惡。以為無罪。身死之後。纖毫受之。地藏菩薩言: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ㄧ佛名。或ㄧ菩薩名。或ㄧ辟支佛名。無論有罪無罪。循即解脫。永不歷三惡道苦。「觀無量壽經」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勿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多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則是持無量壽佛名。因果不可改。因果皆自擔。智慧不可賜。智慧皆自修。真法不可說。真法皆自證。無緣不能度。大道皆自緣。業障要自己消。福報要自己修。煩惱要自己斷。生死要自己了。佛度有緣人。不度無緣人。若真信願行。萬修萬人去。若真肯回頭。天無絕人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學佛修行者應當了解: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從中破迷啟悟!借假求真!復歸本性!復歸本鄉!」

「老師的教誨: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物主。不逐四時凋。清淨明珠戒。莊嚴佛道場。身作如來相。心為般若王。心迷唯識轉。心悟轉唯心。若能以如解。諸佛常現前。」

「易經」云:無極生太極。太極化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萬物。易經六十四卦中。沒有一卦完全好。也沒有一卦完全不好。唯有「謙卦」最為吉利。故曰:「謙卦為吉卦!」

「道德經」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域中有四大。而人其為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皆不可得。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故名「金剛般若波羅蜜」。

「楞嚴經」云: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華嚴經」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一切諸佛剎。平等普嚴淨。眾生業行異。所見各不同。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法華經」云: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一、「皇是代表甚麼?」

一般道(法)親不容易悉知。「皇 」是代表什麼意義?更難進一步探討慶祝四季大典的真義。有必要讓道(法)親有基本上的認識。道場中明訂:
農曆三月十五日(春季)。
六月十五日(夏季)。
九月十五日(秋季)。
十一月十五日(冬季)。
這四天為皇四季大典的日子。這是大家知道的事。姑不論是何時何人所訂?但有一點不能不思考的問題。就是訂定這皇四季大典是代表什麼意義?這才是我們要了解之處。

二、 「四季大典與人的關係:」

「皇」是萬物生命與現象的根源,。有人稱之為「宇宙主宰」。有人稱之為「造物主」或「造化」。若依宗教的不同。更有「天主」、「天父」、「阿拉」、「上帝」…種種不同的稱謂。然大抵不外乎「萬物的主宰」的意思。在探討四季大典之前。大家必先了解吾人生命的根源。與無極老母之間的關係。才能說得清楚。首先了解『人』是什麼?「人」字是二劃所組合。依伏羲氏所傳八卦的圖像。二劃是代表一陰與一陽的意思。古聖所言:「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人乃秉陰陽二氣而受生為人。若深究之。則陰中又有陽。陽中又有陰。在陰陽交錯之中。才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存續現象。而陰陽二氣由太極(動)所生。而太極由無極本體所化。「無極」者。老母也。故我們佛堂有三盞佛燈。母燈寫一『無』字。代表無極老母。往前二盞佛燈為日月燈。代表人是秉陰陽二氣所生。意謂人類由無極老母所化生之分靈。也喻示同修們要去四相。消除人我對待的心。才能歸根復命。回返理天與無極老母同在。如易經12辟卦。由剝而復。返回純陽之卦。

三、「慶祝大典的真義:復歸本性。返璞歸真。」

人是肉體與靈魂所合成。形而下的肉體是「器界」。秉後天父母精血受生。形而上的靈魂是「靈界」。由先天老分靈化生。當肉體與靈魂結合時。我們稱之為「人」。而當肉體與靈魂分開時。我們稱之為「鬼」或「神」。不管是鬼或是神。都意味著靈魂的存在。並不會隨著肉身毀壞而消失。這證明了「靈性」是不生不滅的真實不虛。因此有稱人去世叫做「往生」的習慣。表示靈性依然存在於宇宙間。只是存在的境界是「靈界」。而非人世間的「器界」。他或許就在您身邊。而您感受不到罷了!

我們了解人是「肉體」與「靈性」的合體。「靈性」一般人廣泛稱之為「心」。而宋朝理學家又將「肉體」稱為「物」。因此稱人是「心物合一」的構成體。以下我們就以「心」、「物」二者。代表靈性與肉體來探討。

心是體而物是用。體用之間相輔相成。心、物二者互為表裏。缺一不可。但心與物二者有主從之分。這可從孟子在《告子上篇》的話: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得到答案。

孟子所講「體有貴賤。有小大。」所指的貴而大者是指「心」。賤而小者是指「物」。他教化世人。一方面要重視「靈體」的修養。另一方面要放下對「肉體」物欲的貪求執著。他強調成就聖賢與凡夫的差異之處。就在於對心與物孰重孰輕的差別。重視心靈清靜自在的人成就聖賢。重視肉體貪著物欲的人自然成為凡夫。天淵之別只在一念之間而已。

清朝省庵大師於《勸發菩提心文》云:「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因為心靈是肉體的主宰。心靈專致則念力化為行動。願心不退則理想必化為真實。

覺林菩薩在《華嚴經》裡說偈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這段經文是《華嚴經》對「心」所作的比喻與解釋。意思是說:我們的心像是一個高明的畫家一樣。能夠畫出各種世間。好比說快樂時就如同畫出天堂。痛苦時如同畫成地獄。慈悲利生時如同畫出佛世間。損人利己時如同畫成惡鬼道一般…色、受、想、行、識五陰都從內心產生。成千上萬的方法。無一不是由自己內心所製造出來。譬如心與佛的關係也一樣。心若能正念不退。則能成就佛的境界。相對的。佛與眾生的成就關鍵。也全在於內心的一念之間而已。因此我們應當知道。佛心與人心的靈性本體並沒有兩樣。都是無限量的。全在念念的抉擇。若你能明瞭心念的因素。造成行為的結果。成就各種法界的道理。那你就是明心見性。徹悟真理實相的修行人。後學從來沒看過對心理解說。比這段經文來得更貼切了。

因此活佛師尊告訴我們:「修道修心、辦道盡心」。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圭臬。時下很多有心人。因見世風日下。而倡導讀經。但讀經除了眼到以外。更重要的是心要到。

《壇經》云: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

故《華嚴經》又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四、 結語:

《皇訓子十戒》說:「不要兒的金。不要兒的銀。只要兒的一顆好心田。」已清楚的指示我們。修心是回到故家鄉唯一的路。內心若能無欲無求。方能解脫自在。熄滅貪瞋痴。自是戒定慧。一心化成十法界。萬法惟心所生。亦由心所滅。

當知!釋迦如來。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眾生徹見本來真面目。睹明星而悟道。談經三百餘會。俾大千佛子復歸原有舊家鄉。華嚴頓演圓宗。獨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行願倒歸極樂。全收九界。方堪大暢成道利物之本懷。

當知!淨土法門。九界眾生。捨西方捷徑。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淨土法門。下不能普利羣萌。

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五濁惡世為清淨世界。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常寂光。轉煩惱濁為無量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

莊嚴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行化他。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須知!文殊普賢尚有求生之偈。馬鳴龍樹亦有願往之文。智者永明莫不垂文著論。闡明至理。深勸後人。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一切佛道。以金剛般若為入門。以佛華嚴為究竟。教理行果。八萬四千波羅蜜門。皆是念佛三昧之異名。」

一、「一切佛門以金剛般若為入門」

1、「金剛經」佛告須菩提:諸大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應不住色生心。應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又佛告須菩提」:諸大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一切眾生。所有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菩薩應無所住而行於布施)。

3、「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須陀洹」。名入流。而無所入。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故名須陀洹。「斯陀含」。名一來。而無所來。故名斯陀含。「阿那含」。名不來。而無不來。故名阿那含。「阿羅漢」。名得阿羅漢道。若作是解。即住我人眾生壽者。故名第一世間。第一希有。離欲阿羅漢。(小乘果人。尚離四見四相!況菩薩矣!)

二、「以佛華嚴為究竟圓滿佛果」

1、「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已證等覺之善財及華嚴海眾。普賢菩薩皆勸其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圓滿佛果。

2、「華嚴經」云: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一切諸佛剎。平等普嚴淨。眾生業行異。所見各不同。

3、「又華嚴經」云:(善財示現一生成就)四十一品法身大士。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始能圓滿佛果。然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戀德禮辭。念佛求生。盡遵文殊。普賢教誨。一生成就。圓滿佛果。善財南行。釋迦讚歎。普賢勸進。彌勒作證。亦末如之。何也已矣。修普賢者。當善思惟。

4、「法華經普賢勸願品」云:普賢問佛:若有眾生。於如來滅後。云何能得是「法華經」?佛告普賢:若有眾生。「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5、「法華經」云: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十方佛土中。惟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觀斯是知!「華嚴」與「法華」乃是大乘「圓頓教」其最後還歸極樂。始能「圓滿佛果」。故「無量壽經」云:諸大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得佛辯才。住普賢行。

三、「(淨業三福)乃十方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圓滿(普賢行)即圓滿十方三世諸佛(究竟佛果)。」

1、「觀經佛告韋提: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2、「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已證等覺之善財及華嚴海眾。普賢菩薩皆勸其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圓滿佛果。(普賢十大行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四、「金剛般若。諸大菩薩生清淨心。降伏其心。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佛華嚴。諸大菩薩。皆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

1、「世界本空。眾生不了。」「妄認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妄認一切諸法為實有。」若言其有?是應世界不可分為微塵。若言其無?是名微塵不可成為世界。執有?執無?是理不當!所以金剛般若經云: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2、「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此謂心淨故。即佛土淨。「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知生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生。不達此理。橫相是非。瞋他求生淨土。幾許誤哉。此則是謗法罪人。邪見外道也。

3、「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乃十方如來。轉凡成聖之通法也。若非厭此。何能轉凡。若非欣彼。何能成聖。倘非厭此。離此無由。倘非欣彼。生彼無分。以生為生者。常見之所失也。以無生為無生者。斷見之所惑也。生即無生。無生即生。第一義諦也。故言: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無過此語也。妙真如性。本無生滅。因緣和合。乃有生相。以其性而現相。故言無生即生。以其相由性現。故言生即無生。知此則知。淨土之生。唯心所生。無生而生。理何乖焉!

4、「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無前際中際後際。」不住三際。不離三際。不住五蘊。不離五蘊。不住四大。不離四大。不住六塵。不離六塵。不住三界。不離三界。乃至非見聞覺知。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同真際。等法性。觀如來。

5、觀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二語。較之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猶為直截痛快也哉!何也?以見性難!而作佛易故。何為見性?離心意識靈光迸露始為見性。故難?何為作佛?觀佛依正持佛名號即為作佛。故易。經云:汝等心想佛時。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豈非以想念佛時。即為作佛也。夫成佛是佛。理無二致。然則。見性作佛。難易相懸若是。豈非念佛較之參禪猶為直截痛快也哉!一是祖語。一是佛言。何輕何重?何取何捨?學者但當盡……捨舊習!虛其心!平其氣!試一玩味。而檢點之。當必首肯。是說為不謬矣!

6、「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念佛三昧。所以名為寶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諸三昧寶。如轉輪王普統一切諸三昧王。蓋是至圓至頓之法門也。始自華嚴。終至法華。一代時教無不讚揚此寶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賢。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薩聖祖……無不讚揚修證弘通此寶王三昧。而世之昧者。猶以為……自性彌陀非即樂邦教主。唯心淨土不在十萬億西。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一一無非即心自性也。

7、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入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要之道乎!

8、「學淨土法門者。具有十種信心」:一信生必有死。二信人命無常。三信輪回路險。四信苦趣時長。五信佛語不虛。六信實有淨土。七信願生即生。八信生即不退。九信一生成佛。十信法本唯心。信佛語故。則作後四。不信佛語。但作前四。故信佛語者。即信自心也。修淨業者。能具此十種信心。其樂邦之事……如操左劵。而取故物。夫何難之有!

「結語」:

釋迦如來說:阿彌陀佛是法界身。天臺智者大師又言:實相為體。憑兹二說。以為心要。則十萬億佛剎。若臨明鏡矣!十萬億佛剎。不是遠路歧……內憑願力。外仗佛威。一剎那間。便到七寶蓮池。故我偈言:一輪明鏡劫塵封。咫尺彌陀路不通。萬法唯心初約日。從知大覺即心翁。心佛眾生雖不異。佛是已成我未修。欲得心佛兩無差。當向憶佛念佛求。佛度有緣人。不度無緣人。若真信願行。萬修萬人去。若真肯回頭。天無絕人路。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一心念佛!降伏自心!一心不亂!往生淨土!」

「危難時刻!是念佛還是求觀音?修淨業者應知!」

「危難時刻!是念佛還是求觀音?這是大眾生死事大共同問題!真實意義是一心真誠不異不二!無論是念佛還是求觀音!兩者皆可得救。觀音悲語: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勢至慈示:憶佛念佛。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吾人果能如是一心誠行。無論是念佛還是求觀音。兩者皆可得救。然則大眾。三心兩意。表裏不一。投機取巧。有口無心。有名無實。心不依道。如此焉得諸佛菩薩威神加持。如此焉得龍天善神慈悲衛護。因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理在此矣。是故!一心即得救!三心兩意決難得救。修淨業者不可不知!」

「一世人身萬劫難!再不回頭苦無盡!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

一世人身萬劫難!重得人身有幾人?
萬行不如修白業。一心何苦戀紅塵。
法王立誓丘山重。迷子思歸涕淚頻。
若解反觀觀自性。明珠百八總家珍。
一句彌陀便是經。受持須要自惺惺。
百千萬億龍宮藏。祇在當人一念成。
一句彌陀無妄想。聲聲流出自心來。
便從這裡覷破去。鐵樹無根華自開。
一寸光陰一寸金。勸君念佛早回心。
直饒鳳閣龍樓貴。難免雞皮鶴髮侵。
鼎內香煙初未散。空中法駕已遙臨。
塵塵剎剎雖清淨。獨有彌陀願力深。
彌陀西住祖西來。參禪念佛共體裁。
積劫疑團如心破。心華同是一般開。
念佛不曾妨日用。人於日用自相妨。
百年幻影誰能保。莫負西天老願王。

「不往生淨土。五障必不明。五濁必纏身。眾苦必隨形。」

「長劫迷惑造業受苦輪回!」

無量劫來。我們所造的惡業無量無邊。整個虛空法界都包不住我們的罪惡業。究其原因?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薄弱。自私自利害了我們!不修福德是主因!每天纏縛貪瞋癡慢疑根本煩惱未停息!五逆十惡違逆天地傷天害理無不續作!迷惑至今冥然不知豈不冤枉可不哀哉!今生有緣遇上佛法再不惕勵天地難容!

「念佛法門普度眾生」

八萬四千法門中。念佛法門最為方便。最為簡捷。最為圓頓。最不可思議。三根普被。聖凡齊收。妙不思議也。是圓頓中之圓頓。是第一中之第一。故十方諸佛無不讚揚弘通此寶王三昧。一句彌陀最方便。不費功夫不費錢。但教一念無間斷。何愁難到法王前。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不往生淨土。五障必不明。五濁必纏身。眾苦必隨形。我說是語。有緣人當善聽諦聽。佛度有緣人。不度無緣人。善思念之。

「五障者」:

一、「惑障」:1見思惑。2塵沙惑。3無明惑。

二、「煩惱障」:貪瞋癡慢疑根本大煩惱等。

三、「業障」:身口意三業所造作之一切業障。

四、「病障」:上三障造作所生之一切病障。

五、「生死障」:上四障造作致使生死輪回。

「五濁者」:

一、「劫濁」: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囿。為苦所逼。

二、「見濁」: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

三、「煩惱濁」:處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

四、「眾生濁」:處眾生濁中。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

五、「命濁」:處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

「眾苦者」:三苦。八苦。無量苦。

「三苦者」:

一、「苦苦」:欲界是苦苦(樂極生悲苦)。譬如人間之八苦。天人有福盡壽滿苦。

二、「壞苦」:色界是壞苦(現五衰相苦)。涅槃經佛言:天上雖無極苦惱事。然五衰相現。其苦與地獄同。五衰相者:(肉身菩薩者是)。
1頭上花萎。
2衣衫垢膩。
3身體臭穢。
4掖下汚出。
5不樂其座。

三、「行苦」:無色界唯行苦(極高墮阿鼻)。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其壽八萬大劫。當福盡壽滿之時。如極高之處。墮落碎爛。

「八苦者」:

一、「生苦」:在母胎中。如囚牢獄。

二、「老苦」:力弱形枯。神衰智鈍。

三、「病苦」:諸根痛患。坐臥不安。

四、「死苦」:四大分離。抽筋拆骨。

五、「愛別離苦」:眷屬恩愛。生離死別。

六、「求不得苦」:欲得偏失。事不稱心。

七、「怨憎會苦」:冤家會遇。如眼中釘。

八、「五陰熾盛苦」:前七苦以外。一切身心所受之苦。

「無量苦者」:

一者:「三界六道生死輪回之苦」。執我執有故。償報受生分段生死之苦。

二者:「四聖法界變易生死之苦」。聲聞緣覺執空故。權教菩薩執法故。以是之故。不能入佛法界。而受變易生死之苦。

三者:「一真法界微細生死之苦」。法身大士尚有四十一品無明生相。斷一品無明。得一品中道。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

故「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惟佛一人居淨土。故佛言:如來十力無畏。十八不共。

「如來十力」:

一者「知覺處非處智力。」
二者「知三世業報智力。」
三者「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四者「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者「知種種解智力。」
六者「知種種界智力。」
七者「知一切至所道智力。」
八者「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者「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者「知永斷習氣智力。」

「如來四無畏」:

一者「一切智無所畏。」
二者「斷盡煩惱無所畏。」
三者「說障道無所畏。」
四者「說盡苦道無所畏。」

「如來十八不共法」:

1、身無失。
2、口無失。
3、念無失。
4、無異想。
5、無不定心。
6、無不知已捨心。
7、欲無減。
8、精進無減。
9、念無減。
10、慧無減。
11、解脫無減。
12、解脫知見無減。
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
14、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16、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17、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18、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是故我言:不往生淨土。五障必不明。五濁必纏身。眾苦必隨形。人身難得。重土難生。佛法難聞。善智難遇。一念無明生。三細起六麤。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一、「甚麼是一心念佛?」

1【一句彌陀始終如一】
莊嚴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自始至終。阿彌陀佛名號持到底。好境界順境現前。不生貪慾愚痴心。壞境界逆境現前。不起瞋恚我慢疑。能如是者念佛。是名真念佛者。能如是者。一心念佛。降伏自心。久久純熟。一心不亂。往生淨土。何待色身報滿。然後得生。(1)如念佛圓通章大勢至菩薩與五十二菩薩。(2)如無量壽經十方諸佛如來及已往生聖眾。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專稱佛名。即得三昧。是名一行三昧號。故釋迦世尊及十方諸佛如來護念稱讚矣。

2【眼根清淨念佛】
眼根清淨。不受眼前好壞境界影響。攝心一處淨念相繼。如大勢至念佛圓通。久久純熟。不念自念。一心不亂自得。若眼根不清淨。則受眼前好壞境界影響。口雖念佛。心被魔影干擾作弄煩惱隨來。魔影生相。即生五蘊六塵。則隨魔影走。

3【耳根清淨念佛】
耳根清淨。亦如眼根清淨不受境界影響。反聞聞自性。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如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一心不亂自得。若耳根不清淨。則受眼前好壞境界影響。口雖念佛。心被魔音干擾作弄無明生相。魔音起舞。即生妄想分別執著隨魔音走。

二、「為何要持戒念佛?」

為甚麼念佛就念佛。還要持戒念佛。多此一舉?何以故?當知!古今念佛眾多!往生者少?所以者何?其障有三因:

1【業障深重。】
未善護三業。有口無心。有名無實。心不依道。

2【念不如法。】
懷疑夾雜心多濁亂。則心散漫三昧難成。

3【念不如力。】
間斷念佛。投機取巧。表裏不一。自心障礙。

故「古大德教誨:」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故「覺明菩薩教誨:」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三、「淨土之基在善根福德七覺聖道!」

念佛法門。三根普被。聖凡齊收。眾生根器不同?又無念佛根基。光嘴巴念佛。就要往生極樂世界?

1、當知!彌陀經佛告舍利弗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2、又無量壽經佛告阿難曰:彼佛剎中。一切菩薩。禪定、智慧、神通、威德。皆得圓滿。諸佛密藏。究竟明了。調伏諸根。身心柔軟。深入正慧。無復餘習。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真達俗。肉眼簡擇。天眼通達。法眼清淨。慧眼見真。佛眼具足。覺了法性。

3、又觀無量壽經佛告韋提希曰: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1)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2)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3)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四、「十種持戒念佛」

以是之故。持戒念佛。是往生淨土正因。修淨業者。不可不知。應當如理如法修行啊。

1、【持戒念佛】

【戒】為入道之初步。雖至圓滿菩提。仍復依止。

【淨】為普度之法門。縱令已證等覺。猶當歸心。

末法眾生。非此莫度。各宗智士。應於服膺。否則!所有修持。但作未來成佛之善因。若欲一一頓超直入如來地。恐不易易也。

2、【如何持戒念佛】

一問己!念佛有善護三業嗎?若無!即是有口無心。

二問己!念佛有真誠懺悔嗎?若無!即是有名無實。

三問己!念佛有斷惡修善嗎?若無!即是自欺欺人。

四問己!念佛有自淨其意嗎?若無!即是欺騙天地。

五問己!念佛有住著四大假合嗎?若有!即是執我身相。

六問己!念佛有住著六塵緣影嗎?若有!即是執有心相。

七問己!念佛有住著我人眾生壽者嗎?若有!即是一念不覺。

八問己!念佛有夾雜妄想分別執著嗎?若有!即是三細六麤。

九問己!念佛有夾雜不善不正不淨嗎?若有!即是欺佛菩薩。

十問己!念佛有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嗎?若無!即是無量劫難。

夫一至四者。是教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五至七者。是教眾看破與放下。八至九者。是教眾看破放下是一非二。佛法是不二法門。十者。是教眾直就下凡。當下即是。

3、【十種持戒念佛決定往生】

此十種持戒念佛。適用一切佛事。如參禪、持戒、學教、學密、持咒、拜佛、念佛、誦經、拜懺、法會等等。果能如是持戒念佛。此人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帶業往生。近益現前。遠被當來。荷擔如來家業。

五、【總結】

念佛之人。果能如是眼耳清淨念佛。不隨魔影生相。不隨魔音起舞。是名真念佛人。是名一心念佛。一心念佛根基在善根福德七覺聖道。一心念佛根基在戒定慧三無漏學也。一心不亂亦因念佛者根器故有三品。下品得功夫成片之一心不亂。如六凡。中品得事一心不亂功夫。如三乘聖者。上品得理一心不亂功夫。如法身大士。由戒入定。由定發慧。由慧斷惑證真。初念佛人。決定由此根基作善護三業。先修五戒十善而得戒。次修五停心觀而得定。再修四神足破無我心。精進六波羅蜜而得慧。戒中有定慧。定中有戒慧。慧中圓戒定。一句彌陀圓戒定慧。自然親見西方三聖。還怕得不到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還怕得不到一心不亂。念佛三昧嗎?還怕不能往生彌陀佛國。親見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六根自在示現念佛圓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示現隨機應現。阿彌陀如來萬德莊嚴示現佛光普照。故無量壽經佛曰:無量壽佛。能現無量相。一一相中。能現無量好。一一好中。能現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地藏經:地藏菩薩問無毒鬼王:以何因緣能到此地獄?無毒鬼王白地藏菩薩言: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真誠懺悔!過不再犯!深信因果!念佛求生!若真信願行。萬修萬人去。」

一、「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地獄裡面。「?

(圖文轉載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8DXm2pKwv/

中陰身 英文
Bardo 中陰、中陰身(bar do): 字義為「介於兩者之間」,也就是中間的過渡狀態。 

中陰身的種類有許多,但最常提及的是介於死亡與投胎之間的過渡狀態。

標籤

人生無常 人生酬業 人身難得 人命無常呼吸間 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十念必生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三寶 下品中生 亡靈 亡靈附體 大安法師 小鬼 不可思議 不是疑法便是疑自 不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不通就是業障障礙 不順皆因業重福薄 不壞肉身 中陰身 中陰超度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止語念佛真閉關 止觀雙運 毛毛蟲變蝴蝶 出離心 功德無量 台中大里 四弘誓願 弘一大師 必得往生 玄一門徒 玄一學佛修行 玄天上帝 生死大事 生死心切 生命的真相 生病 全身舍利 印光大師 危機意識 名以召德 因果 因果感應故事 因疑成障 地獄 地藏菩薩 地藏經 好好念佛 成佛是真的 其他啥都是假的 如染香人_身有香氣_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妄想 成佛之道 死亡 死後49天 死後狀態 死後做鬼 百分之百會死 自在往生 西方三聖 西方極樂世界 佛力不可思議 佛化家庭 佛光普照 佛法 佛接引 佛說 助念 坐着往生 妙蓮老和尚 我是誰 投胎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防疫治本是素齋念佛 來去自由 孟母三遷 幸福 延壽 往生 往生的關鍵 往生的關鍵在哪裡 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 念佛人一定要清楚 念佛法門 念佛真實故事 念佛超度 念佛感應事蹟 念佛感應故事 念佛感應錄 念經念咒不如念佛 怕死 放下萬緣 林奇潘老菩薩 林瑞碧師兄 法師 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念佛成佛 阿彌陀佛語錄 阿彌陀經 阿隬陀佛 陀羅尼被 非常關鍵 信願念佛 信願持名 信願持名十念必生 前世 前世經歷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故事 為什麽 看哭無數人 背水一戰 若不往生淨土將來必墮地獄 重返人間 重要 香港著名的歌星陳百強 冤親債主 悟道法師 海賢老和尚 涅槃 真人真事真實故事 真實因果故事 真實故事 破地獄偈 破繭而出 神奇 神通自在 秘史趣聞 素齋念佛防疫 馬來西亞 鬼神附身 做人 常慧法師 啟示 救命之恩 淨土宗 淨土聖賢錄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 淨宗法師 淨界法師 淨業三福 眾生 第二次生命 紹雲老和尚 脫胎換骨 莊嚴無比 閉關 陰差 善男子善女人 善導大師 喬安舞 揭秘 無常 無量壽經 發燒 童蒙養正 菩提心 菩薩示現 超度 階段 愚癡 感人至深 感應 感應就是因果 楞嚴經 極樂 萬物皆有靈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經歷 遇見閻王 道證法師 預知時至 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夢到觀世音菩薩 夢參老和尚 疑問 福慧偈 精彩 精進 蒙佛加被 語錄 静雅佛音 劉怡伶師兄 劉素雲老師 廣欽老和尚 慧律法師 數學公式 蓮花 輪回 輪回轉世 震撼 震撼故事 震驚 餓鬼 學習的態度 盧寶珍 磨難 親見西方三聖現前 閻羅王 靜雅 靜雅佛音 癌症 臨終 證悟 顛倒 Amitabha Amitabha84000 doubt Facebook Hell lotus Mei-jan-Huang Namo-Amitabha-10 Namo-Amitabha-True-Story NamoAmitabha Rebirth Story YouTube
顯示更多

最近7天熱門文章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與「帶業往生」矛盾嗎?(contradiction)

原來能念佛的都是有福之人!【故事】印光大師:乞丐為了騙錢而念佛,也能種大善根。念佛一聲得一文錢,乞丐為何不肯?

現在網路上色情的東西非常的普遍,甚至你不想看,它都會自己跳出來,真是沒辦法躲避。這魔很厲害,那個魔爪伸到每個人的眼前,讓年輕人不得不造業,一看到色情的網站,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完全受魔控制,這是色魔。(have achieved nothing)

【修行就在當下 】當下用本心念佛,哇!那可好了!沒有煩惱,全心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依靠這一句阿彌陀佛,信 願 行具足,沒有煩惱…完全是真心。(Practice is in the present moment)

印光大師:學佛不修淨土,縱能徹悟自心,深入經藏,若未到業盡情空地位,依舊仍在六道輪迴之中。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欲仗自力了生脫死,則難如登天矣。- being liberated from life and death.

《近代往生傳》03

【菩薩護念】專念佛的人,佛就讓二十五大菩薩如影隨形地暗中守護,就像世間人的保鏢一樣,不露聲色,重要人物一出面,他們就跟著出面了,只是暗中保護重要人物的安全。(Buddha Safeguard Your Thoughts)

【寡言少語 沉默是金】修行人不要說那麼多話,我們修淨土念佛法門的,一句阿彌陀佛就足夠了。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全是廢話、造業的話。不是造惡業,就是造善業,造惡業去三惡道,造善業去三善道。 這都不是我們的首選。我們的首選是西方極樂世界。怎 麼去?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吧!

大安法師:念佛人正確的目標定位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母親深切的繫念,慈止一世,而佛菩薩對我們的護念,生生世世。若不深入經藏,我們不能明白其中的真實深意。所以,念恩、報恩,應該憶佛、念佛!自己攝心念佛,並勸母親念佛,將來求生淨土,永離眾苦,是為大孝!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道融法師 (劉藍溪) 於2022年元月10日 (農曆2021年12月8日---佛陀成道日) 於美國舊金山智藏寺圓寂。法師以臥佛之姿,安住於大願力禪定中。面容安祥,身體柔軟,胸口常暖,肉身不壞,空中並現彩虹,種種瑞相清淨圓滿,證得無上佛道。

奇妙哉!宜蘭有一位老菩薩,每天都念佛十萬聲,念佛念到經書自動翻(念佛三年,她就坐著往生了)

【信解行證】一位叫佛慧的師兄,笑瞇瞇坐著往生了,給大家表的法,就是如此沒有恐懼,安詳。不怎麼念佛的師兄看了,都說要念佛了。

什麼叫有「把握往生」?你真正具足「信願持名」,你就肯定往生,這叫有「把握往生」。不是說自己有什麼功夫,念佛念到三昧了,這才叫有把握往生,不見得。念佛功夫,證得三昧,或者預知時至,這未必叫有把握往生。

《念佛感應故事》2024-0202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無價寶藏!在屏東縣佳冬鄉,有一間寺院叫做「慈恩寺」,住持是圓塵法師 ,他這一生中,經歷多次的生死災難,每一次都因 「念佛」而化解。

四川一居士預知時至坐著往生 🚩 無比莊嚴殊勝 🚩臨終千叮萬囑:❝一定要死心塌地跟淨空老法師,不然的話以後你後悔都來不及❞

揭秘人死後狀態,49天全过程!中陰身的由來,多長時間可以再次投胎!為什麽死後49天超度如此重要,臨終是非常關鍵的階段!中陰身期间神通自在,來去自由 -- 静雅佛音 - YouTube

震撼!馬來西亞 陳麗蓉居士 28歲往生燒出近千顆五彩斑斕舍利! (轉載)

以 “念佛” 來為我們的祖先超度, 這個我們都做得到,不必花錢請外面的人做法事,只要在家裏,以我們的虔誠心,用這一張嘴巴 “念佛” 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