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一:念佛——佛在心中,佛在生活中⭕回歸佛陀本懷:念佛,源自佛陀時代的六念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通往不同法門的鑰匙⭕轉化慣性,念出自性佛⭕好好念佛,為自己開光
佛在心中,佛在生活中
⠀
念佛是許多人進入佛教的入門磚,也是佛陀交給在家居士的一份禮物。從念心外的佛到念出自性光明,一句佛號就像一把鑰匙,既能開解生命每個階段的疑惑,也能貫通甚深的法義,此時此地,念佛好好,好好念佛。
⠀
#回歸佛陀本懷
⠀
念佛,源自佛陀時代的六念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從阿含經典中經常可以看到,當在家信眾面對病痛、生離死別,感到徬徨無助或力不從心,或者獨自旅行、身處曠野感到恐怖時,佛陀都會教導弟子以六念來正思惟,守護心念,收攝心念。
⠀
其中的念佛,即是一種禪觀,依著佛號,憶念佛的德行——想一想,佛陀如何走過人間的生、老、病、死,如何從永無止盡的輪迴流轉中,走向內在的覺醒與解脫。因此念佛不光是口念,更重要的是心念,念念念佛的名號、念念念佛的相好、念念念佛的功德,讓自己回歸佛的本懷,內心清淨,充滿歡喜、平安、踏實的感覺。
⠀
#通往不同法門的鑰匙
⠀
「念佛的殊勝,在於它是眾多修行法門之一,又涵蓋著一切修行法門。」專研華嚴與天台的學者陳英善舉例說明,天台宗運用《觀無量壽經》的觀法來修持一念三千;《華嚴經》多處提及念佛法門,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一參,便是向德雲比丘學習如何念佛。禪宗祖師如蓮池大師、蕅益智旭更直接從「稱名念佛」入手,達到明心見性。
⠀
一句佛號本身就貫通了高低深淺的法門:初學佛者可以在阿彌陀佛的慈忍、寬容中安頓身心;淨土行者可依著阿彌陀佛的願力,歸向淨土;禪修者也能透過念佛禪觀,返歸自性;即便原本不是修持念佛法門,遇到生命困頓、挫折,或修行停滯不前時,都能隨時依著一句佛號來提振自己,繼續用功。
⠀
念佛最重要的是心念,念念念佛的名號、相好、功德,讓自己回歸佛陀的本懷,內心清淨,法喜充滿。
⠀
#轉化慣性念出自性佛
⠀
為什麼一句佛號如此有力?
⠀
「念,是憶念和明記不忘,也就是注意力和憶念力。」要起到改變的力量,惠敏法師建議,從「念」著手。念佛就是教我們善用念這種心理狀態與作用,尤其我們念「阿彌陀佛」,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因為無量,所以可以打破人我的界線,進一步引發內在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如此一來,阿彌陀佛就不是索然無味的一句話,而能讓我們的心突破各類各樣的慣性與自我中心,生起無量無邊的善法。
⠀
「當我散亂時,就單純以念佛來收攝心念,讓心澄淨;當我生氣時,就念佛的慈悲,調柔剛強的自我;當我懈怠時,就念佛的悲願,喚起初發心……」文字工作者齊秀玲便是在行住坐臥之間觀察自己的念頭,透過佛號調整自我、消融自我。
⠀
就像最初佛陀教導我們的,在徬徨無助、懊悔不安時,憶念佛,坦然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起伏轉折,從中啟沃對佛、對法、對僧、對自己的信心,猶如劃破漫漫長夜的一道光明,顯發自己內在的慈悲與智慧,讓生命之華綻放,為自己也為身旁的人照路。
⠀
#好好念佛為自己開光
⠀
唐朝的宰相裴休,曾經延請黃檗禪師到家裡來為佛像開光,黃檗禪師對他說:「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開光?何不在你自己的心上開光?」
⠀
念佛就是為自己開光,當我們念念都在自心的光明之中,念念不離清淨、明覺的佛性,會發現:原來所謂的西方淨土並未離開我們的身心,當下的每一念,都能與法相應,當下就在淨土之中。或許這時候我們也就能體會雪浪宏恩的家數之說,不過是要破除弟子著相的依賴心,因為念佛不再是為了前往哪個淨土,也不是要達到高深莫測的境界,念佛就只是念佛。
────────────
念佛,就是學習著讓佛菩薩的慈愛、寬容、智慧,進入心中,帶入生活中,透過憶念佛的種種功德,舉手投足之間,像佛一般莊嚴柔和,「念念念佛」,幫助自己安心,也讓身邊的人歡喜、平安。
⠀
文:素超人整理 / 攝影:吳瑞恩
⠀
⠀
📖摘自:人生雜誌392期《念佛好好》
https://reurl.cc/44vKjR
⠀
🎧時時處處 法音清涼 ──
原版收錄 法鼓山僧團清淨唱誦 #念佛機
https://reurl.cc/9OLeva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ddmprajna/permalink/2532030203600094/
玄一:念佛—佛在心中,佛在生活中。⭕回歸佛陀本懷:念佛,源自佛陀時代的六念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通往不同法門的鑰匙⭕轉化慣性,念出自性佛⭕好好念佛,為自己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