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你有了光,照見了這些微塵。正是因為你念佛,這個一線光明使你感覺到你這兒有妄想。
黃念祖老居士:如何對治念佛時的妄想與散亂?
問:念佛時散亂、妄想多,如何對治?
黃老答:現在念佛散亂,這也是必然的。這個不要怕,夏老師有兩句詩:「任它妄想紛飛,聽我念佛分明。」雖然妄想在想這想那,可是我在這妄想之中,我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會兒我又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著重要用耳根要聽,念的時候,聽自己念的這一句,念咒也一樣。你只要你聽見了,佛就聽見了,這就是「如來悉知悉見」。
你現在反過來看, 你說我念佛不得清淨,老有妄想,這是從這個方向看。你反過來看,在眾生煩惱纏縛之中,這個煩惱從來不停之中,可是現在在這個煩惱妄想之中,蹦出一句佛號來了,多殊勝啊!這是真實如此,要從這麼看。在我不停的妄想之中,我在這裡頭出現了佛號,出現了咒語,這個你應該歡喜啊!所以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把這個都去掉的。
還有,就是說你感覺妄想很多,這就正是由於你念佛啊。要不念佛,你就不發現這個問題,哪有這個問題啊?這不天天就是這麼過日子的嗎。
所以這就像有些人,一線光射進來之後,看見這裡頭有許多小的微塵,空氣中有很多不乾淨啊,那麼絕不能埋怨:「這是這一線光明帶來的微塵哪。」
是因為你有了光,照見了這些微塵。正是因為你念佛,這個一線光明使你感覺到你這兒有妄想。
這也都是進步,所以我們就是要注意啊。
所以我母親最後很得力於我這一句話,因為她說不離開妄想,就不能往生啊。我母親在臨終前不久,就問我這麼一句話:「我這個念佛沒有離開妄想,能不能往生?」我說:「可以!」
所以現在從夏老師這,我們這個浄土宗啊,是很殊勝很殊勝,跟外面大家所理解的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善於依止,要依止善知識,依止哪一個?有很多人他所理解的水平有不同,所以有種種的說法,所以我們就要善於抉擇、善於分辨。
我說,我們妄想之中有了一句佛號,所有的這些妄想都成了佛號的眷屬。你心中有一句佛號,又有好些妄想,同時都存在,這妄想是什麼呢?
佛號的眷屬嘛!它跟佛在一起嘛。我說,我們這一群人,就是普通人,不值得禮拜,若在我們這一群人中間坐著一個如來,誰看見我們都要磕頭。
為什麼我們要陪著受頂禮啊?
因為現在我們成了佛的眷屬了。
要不怎麼坐在佛的旁邊呢?
所以我們也就跟佛也同樣要受人頂禮,成了佛的眷屬。你這個念佛的時候雖然有妄想,妄想本來不是好事,但這妄想之中出了一句佛號,這妄想也成了佛號的眷屬了。
問:要怎樣去除雜念?
黃老答:「欲除妄想,去一添兩。」這個沒有法子對治,只有就是利用耳朵,自己自念自聽,最好的方法就是這。
就不管它,「任它妄想紛飛,聽我念佛分明。」妄想只管飛,只管雜,一點也不要害怕,我接著念,這個妄想它馬上就沒有了,想過去就沒有了嘛!你不要去理它就沒有了,所以就稱為妄想,根本是個沒有的東西,妄,虛妄,就是一種亂動,你要壓著它不許動,也可以做到,並不好,所以叫做搬石頭壓草。你不喜歡草長,搬塊石頭壓著這個草,其實那草還是在長,厲害的時候那草能把石頭頂起來,所以不要用這個搬石頭壓草的辦法去治那些妄想,隨它去,聽其自起自滅,就是自己這一句自聽。這一句自己聽到了,自己就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問:念佛時妄想紛飛,心就跑掉;然後就想到再回來,回來再念念又跑掉,怎麼辦?
黃老答:所以不管你是修什麼法門,這種情形都是會有的。所以我們就是開悟的人之後,他悟了之後,也要牧牛呀!這打比方,像那個牧牛一樣,牛怎麼辦?這禪宗的話,牧牛時牛跑了的時候,就拉著那個繮繩,愈把它㩐回來。所以都有這個問題。
所以你現在你不要看這個問題,你說:「我怎麼念著佛,它又跑了?」你要想到,跑了之後,你會把它揪回來。這個很可貴呀!我不要埋怨,我念念佛之後,怎麼會跑?因為這個跑,它太自然了。這個妄想我們太熟啦。這個心一直是野的,它沒有受過這個約束,它想跑,它是很自然的。但是你要說覺得還應該自個兒覺得有⋯⋯,不要失掉自信哪。它跑了之後,我還想著把它拉回來;它這已經跑了,我還又出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很可貴。
這不是那種「制服」能夠解決的。所以這個妄想,「欲除妄想,去一添兩」,「唉呀!我要去妄想。」你這個思想就是妄想。去了「一」,添了「兩」。所以「念佛功純」,這妄想自然不起。這是一個真正用功後的一個結果。功夫「純」了,這妄想就自然不起,「非強之使無也」,不是勉強叫它沒有。
那麼有一點可以幫助的呢,就是說,你可以加一點觀想啦,加一點什麼啦。但是說只要是心收回來了,那就還是很清清楚楚地念。最好的一個辦法:自己聽,用耳朵聽,自念自聽。所以這也等於「反聞」,就這樣一句,聽得清清楚楚。反正這一句你聽見了,佛也聽見了,你這句就是念了。你現在只管這一句。你不要管一句一句之間有沒有妄想。你現在只要「我這一句,我自個兒能聽得見」,你這一句就是真念了。念了半天,你自己都一點聽不見,那就不行!那你這一段,這個工作,做的是虛功。
所以要利用耳根。所以夏老師是「念來字句用心聽」,很用心注意在聽。你不出聲一樣可以聽見,默念也聽見。所以利用耳根,實際上就是「都攝六根」哪。你這幾個根哪,都懾住了,是吧。自個兒這個意根也在攝,嘴也在念,耳朵也在聽,這都攝在這兒了,所以就容易。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呀,到了「相繼」就了不得,就「自得心開」啊。那要「淨念相繼」「自得心開」,那就開悟了,這個「心開」是開悟啊!那還不是事一心,是理一心哪!所以大勢至菩薩成就了,就是這麼一句一句念。
我們現在先叫它,不管相續不相續,就這一句一句能聽見,聽見就是真念真修了。有妄想,就叫它有妄想,我就是收回來,還念。「任它妄想紛飛,聽我念佛分明」,你妄想只管紛飛,我這念佛分明。我妄想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分分明明地念下去。你這妄想它們亂搞,讓它搞去,不理它。這個就是念,「念、聽」,就是這。我們的本事只有這。你不要去跟他作鬥。有的人就要壓它啦,什麼什麼,越來越亂。這個水啊,你要澄它的話,你就不要動,你越攪、越攪,它越不⋯⋯,渣子越不下去。
我們修持,不要限於定課。最好就是隨時隨地我都還能提得起這一句,這個就是我們修行的一個關鍵。
這個定課,是「靜中練」啊,在安靜的環境中念。人生都在煩惱之中啊,很多時候都是你要在「動中練」,在動中要做得了主,你才真實能解決問題啊,因此我們就在這個動中練,在煩惱中練。隨時隨處都有啊,可親可喜、可厭可愛,一切事情當前,什麼事情來了,我這一句首先來迎接。
人生到最後的關鍵,要最後能念哪!最後你很難期望,是在一個念佛堂這樣一個安靜的環境之下。所以我們要動中練哪,這個往生就真正有把握了。那麼這個呢,就要靠這一句。靠這一句嘛,這一句你要動中能用得上呢,那跟你那個靜中練是不可分的;你靜中能夠把它「養」,你動中這才能「用」。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GuAJhBz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