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就是阿彌陀佛】一心不亂不就是定嗎?心不顛倒,那就是慧阿!你的心不會受外面境界影響,如如不動,那不是慧嗎?很清楚、很明白,又如如不動,定慧等持。止就是止其妄念,妄想沒有了;觀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Shamatha - Vipashyana)
所以你看《楞嚴經》的註解,交光大師,他在《楞嚴經》裡面就提倡要捨識,要用根,捨八識,不能用八識。
我們現在都用八識天天去想、天天去研究,不可以。
要用根,根是什麼呢?
根就是根中之性。你看眼睛見,他不是用眼識見,因為眼識見一見就要分別、就要執著,他不是。
他用什麼?
他用見性見。
他見很清楚,第一印象就對了,不要落入第二印象,所以這就是用六根的根性,這就是真性。所以這個真性你會用,你才能成功。
但是這個話是沒錯,但是誰會用?
看起來是用不上,沒有人會用。
那沒有人會用怎麼辦呢?
那不是白講了?
還好《楞嚴經》還有裡面還有一章,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以這部經就靠這個念佛圓通章我們就有辦法。
也就是說
我們現在好好念佛我們就有希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就有希望!你就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是其他的我們都做不到。
所以老和尚告訴我們《楞嚴經》裡面最重要是什麼?
就是這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那《華嚴經》呢?
老和尚很羨慕《華嚴經》的理論。《華嚴經》的理論講的很好、很詳細、很透徹、很圓滿,我們也做不到。
那做不到呢?
還好,最後有一個叫做〈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就做到了,那我們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我們只要念佛到極樂世界這個問題就解決,所以你就知道如果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華嚴經》也是白講,得不到利益。
《楞嚴經》呢?
也是因為有〈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那我們才有真正的好處、真正的用力之處。
所以才知道,我發現這些真正修行的高僧大德,他們為什麼這麼了不起、最厲害?
他會抓重點,他還會歸納。你看他讀這麼多。
像老和尚,我們今天得利於老和尚讀完了他會把重點告訴你。
不會叫你好像叫你再進去裡面摸索,在裡面在這個教海迷宮裡面再去探索,他沒有,他直接告訴你重點是什麼,你就是抓重點就好了。
就聽他的話,他說重要的就是這裡,你就是好好念佛就成功了。
那我們何必還要花這麼多時間,反正我們也沒有這個體力、也沒有這個機會、也沒有這個因緣,去探討這些大經大論。
我們就好好念佛,就把這個重點都掌握住。
這是我們要真誠感恩老和尚的地方。
所以老和尚離開我們,但是我覺得老和尚並沒有離開我們,他天天都在,因為我們天天都聽他的經,他天天都告訴我們最重要的是什麼,你天天聽,你明白了,就等於老和尚天天給你教誨,根本沒有離開你,這叫作「法身舍利」。
這老和尚留下法身舍利給我們,這才是真正大恩德,我們要感恩,竭誠感恩之處。
所以這個很重要,我們希望大家能懂這些道理,你不要聽太多、不要看太多,就光這個抓住這個重點,你就成就了,
所以你就知道說,
「定」真的很重要。
那麼這個「定」其實境界太多了,很深很廣,不是我們想像那種淺淺的打坐,這邊就可以打坐十天半個月,坐在那裡不吃不睡,這個好像很厲害。
那個小意思那還不是真正的得定,那個定還沒有修成功的,所以你知道什麼是定,太難太難。
那我們知道禪宗好像都專門在修定,這沒錯,禪宗修定的地方很多。
但至於淨土宗有沒有修定?我們念佛的人有沒有在修定?
淨土宗其實也講得很明白,你看我們不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嗎?
彌陀經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
一心不亂不就是定嗎?
心不顛倒,那就是慧阿!
你的心不會受外面境界影響,如如不動,那不是慧嗎?
很清楚、很明白,
又如如不動,定慧等持。
所以有一次我在美國,跟著我們老和尚去弘法,就有一個佛學博士班的學生,那已經佛學學到博士了。
他問老和尚,他說:
我們淨土宗好像缺個定,沒有在修定,是不是要修止觀?
加修個止觀,
才感覺到我們有在修定。
止觀就是在修定,這是一般教下一般修學的方法。
老和尚就告訴他:
「止觀就是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句阿彌陀佛,那就是止觀。」
你看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那不就止觀了嗎?
止就是止其妄念,妄想沒有了;
觀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那我們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不是講的一模一樣嗎?
止觀都修了。
所以才知道,
不用再去羨慕,我們自己清清楚楚我們就在修止觀了,不用再加修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A6scnDbD3/
止觀 英文
(Shamatha - Vipashyana)
簡表如下:
止——Shamatha 奢摩他(mindfulness, peaceful abiding 寧靜安住) ,藏文shi-ne。
觀——Vipashyana 毘缽奢那(awareness, insight, clear seeing, higher view) ,藏文lhakthong。
標籤: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 止觀雙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