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海賢老和尚之表法》第二集

《學習海賢老和尚之表法》(第二集) 2014/8/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723-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繼續學習海賢老和尚的表法。前面我們學習老和尚「嚴持戒律,勤修梵行」,介紹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學佛的同學必須要遵守,念佛求生淨土更不能違背,要盡心盡力把它做到,這就是嚴持戒律。勤修梵行,梵是清淨的意思,也就是《無量壽經》經題後半段所說的清淨平等覺。淨土法門修什麼?就修這個。我們得清淨心,清淨心現前,清淨的標準是沒有煩惱、沒有妄念、沒有雜念。清淨心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平等心決定是生方便有餘土。清淨有上中下三品,上品就能生到方便土,平等的上品能生到實報莊嚴土。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蕅益大師說的。品位高下決定在功夫的淺深,功夫淺的,清淨心;功夫深的,平等覺,我們要以這個做標準。 所以賢公老法師,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是「律己秋氣,待人春風」。秋氣是嚴肅,對自己要求得很嚴肅。對別人,春風,春風是柔和慈悲,能夠以忠恕待人。忠是用心純正,不偏不邪,忠的意思。恕是能夠原諒別人,縱然犯了過失,嚴重過失,也要原諒他。為什麼?沒有人教他。他的父母疏忽了,祖父母也疏忽了,曾祖父母也疏忽了,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至少疏忽了一百年,至少可以追到前四代,沒人教了,他怎麼會知道?所以這個應當原諒他,要幫助他好好的學,要幫助他生起信心,立定志願,這就是佛家講的發心。最偉大的誓願,就是佛家講的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心?捨己為人。為人的範圍無量大,不是為我這個村、我這個縣城、我的國家、我們地球,還要大,大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都是我們念念不忘的,都是我們一心一意奉獻的對象,叫大菩提心,大乘法裡面普度眾生是這個意思。 「以身垂範」,得落實,自行化他,做一個榜樣給別人看,用自己的身、用自己的行為、用自己的言語、用自己的思惟。下面是利益眾生的對象,「群萌」,群是大眾。也就是一切眾生,他們迷失了自性,他們善根微弱,煩惱習氣很重,不能相信接受聖賢教誨,我們要做給他看,做久了,習慣成自然,自然就能感動對方。還不能感動,那是我們做得不夠,不能怪他,要怪自己,古人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他還沒有受感化,我做得不夠。海賢老和尚做到家了,怎麼說他做到家了?他沒有自己,念念只有眾生,只有別人,一生為別人服務,自己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