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往生淨土,要把愛欲斷掉】現在這個邪淫的問題非常的嚴重,我們學佛的同修,修淨宗的同修,也多少受其影響。尤其是年輕人發了道心要修無上道,求生淨土,往往就會有魔來擾亂。這個魔是心魔,內心的煩惱,再加上外面有誘惑,外面的誘惑就是天魔,這內外夾攻,往往就會造罪業。
想往生淨土,要把愛欲斷掉
定弘法師:
現在這個邪淫的問題非常的嚴重,我們學佛的同修,修淨宗的同修,也多少受其影響。尤其是年輕人發了道心要修無上道,求生淨土,往往就會有魔來擾亂。這個魔是心魔,內心的煩惱,再加上外面有誘惑,外面的誘惑就是天魔,這內外夾攻,往往就會造罪業。
現在是法弱魔強的時代,所謂是魔王當道,修行人想要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修道沒有障礙,這個戒律必須要持得清淨。
我們學佛的人,目標是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而生死輪迴的根本,一般講是見思煩惱,執著。見思煩惱當中最大的煩惱就是愛欲,所以愛欲不斷是無法出三界的。我們希望想往生淨土,也要把這個愛欲斷掉。
一切眾生之所以在六道裡面得到這個身體,都是因為最初一念的顛倒。這個顛倒就是在中陰身的時候看到男女交會,勾起他自己阿賴耶識裡頭愛欲的種子。所以一念的迷惑顛倒就入胎了。這一念的迷惑生起愛染,就入胎,從原來的受精卵,逐漸長成這個肉身,出生之後逐漸長大,受到社會的污染、環境的誘惑,到了生理的年齡又會產生愛欲。所以有愛就有取,有取就會有有,有生老病死,這是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所以知道生死的根源就是愛欲,我們要下決心把它除掉,不要讓這個淫心相續,那你出生死輪迴就有指望。這樁事情那真的要靠戒定慧的功夫,跟你做多少善事、修多少福報不相關。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講,出生死之事,「福不能救」,要你真正斷煩惱。
必使淫機,身心俱斷
世尊對阿難講,汝常聞我毗奈耶中,這個毗奈耶也叫毗尼,就是律藏的意思,就是律藏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這三決定義是指什麼?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叫三無漏學。
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戒、定、慧能幫我們伏斷煩惱。第一個是戒,什麼叫戒?這裡講攝心為戒。戒的目的是把我們的心收攝住,不放逸。一般凡夫,心攀緣外面的六塵境界,隨著六根攀緣六塵造作惡業,現在把六根收攝回來。收攝回來之後,心才能得定,所以戒是在六根上幫助我們收攝。所以攝心怎麼攝?要靠持戒,用戒來攝心。大勢至菩薩用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怎麼能夠淨念相繼?淨念相繼是阿彌陀佛不間斷,那就要都攝六根。所以持戒幫助你念佛,幫助你淨念相繼。如果念佛不持戒,是不可能達到淨念相繼,所以心不往外跑,這就是持戒。然後才能夠因戒生定,持戒有功才能得定。
我們希望能夠滅除煩惱,必須要持淨戒。什麼叫淨戒?不僅身不能造,心上都沒有。大乘修學目的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持戒的目的正是為了這個。我們為什麼不能成佛?因為我們有妄念。這妄心就是因為沒有攝心,攝就是把心收攝住,妄心是動的,真心是不動的。
要收攝其心,戒是一個妙法。戒分成三類,第一個是律儀戒,就是指守規矩,嚴持戒律,身口能不造惡業,不犯戒,這個叫身上斷惡。但是光是律儀戒,他心上還有念頭,還是不清淨,持戒還不能叫做清淨,必須要心上斷。
「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淫,當然也包括殺、盜、妄、酒。身上要斷,就是行為上要斷,而且心上也要斷,不起這個念頭,沒有貪念,見到了也不起貪念,這叫心斷了。這個戒就是定共戒,得定了,這個心真的收攝住。
那我們一般怎麼修?見到這個境界不起念頭,凡夫很難辦到,下手處那就是要提起覺照,見到境界現前,立刻提起阿彌陀佛。第一念是染念,第二念就是淨念,覺照得要快。慢慢功夫到家了,這第一念都不會起來,就是不會起染念,純是淨念,這樣的功夫就成片了,定共戒。到底下講的「斷信亦無」,這是道共戒,開悟了,明心見性,生死與涅槃不二,煩惱與菩提不二,入這個不二法門的境界,這是道共戒。
恭錄自『淨宗根本戒』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33369778064375/permalink/1164856398249037/?mibextid=Nif5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