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要了解佛經的真實意義。不可斷章取義,取幾個重點,在這幾個重點上執著、領會,這很容易產生偏差(誤解佛的真實義)。《毛毛蟲變蝴蝶》《Caterpillar turns into butterfly》
道證法師在修行上經歷了許多轉折,而這些轉折與磨練也更堅定了她的信願。法師初出家時,拼命念佛,她說:「那時候在拼晝夜二十四小時念佛,一直『拼』的時候,⋯⋯因為我病已經這麼嚴重了,死在眉睫,真的會緊張。我很害怕不能往生,睡覺的時候,都不太敢睡。真的是睡覺都要提高警覺,比以前值班還要緊張。
自己生死交關的時候,那種緊張,我也實在不會形容。對佛,願力、信力要是不夠,碰到那個節骨眼,實在很恐怖。」
後來,法師在修行中漸漸體會出,念佛的心態要對,必須以感恩的心,有信願的心來念佛,每一聲佛號都是湧自感恩、歡喜、信願的心,而不是用多少句佛號來跟阿彌陀佛交換往生。
法師提示到:
「讀經,要了解佛經的真實意義。不可斷章取義,取幾個重點,在這幾個重點上執著、領會,這很容易產生偏差(誤解佛的真實義)。
如『信願行』,自己偏到『行』去,然後就在那裡計較佛號到底要念幾聲、念幾句,念得很緊張,一點法樂都沒有。
然後才又擔心說:『糟糕!我都沒有一心不亂,我是不是不會往生?』
結果就是因為『行』不好,以至於連『信』都沒有,這就是偏差。
沒有體會到佛真正的意思──佛要你去極樂世界做什麼?你自己為什麼要去極樂?佛為什麼要你去極樂?
『佛心者,大慈悲是,
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佛的大慈悲是沒有理由的,只是希望你安樂!只是一心一意要救度你!⋯⋯
同樣是信願念佛,如果觀念對了,心態對了,就很輕鬆愉快;
否則的話,連念佛這麼舒服的事情都會變成壓力。」
法師仔細研究各種淨土經典,發現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稱贊淨土佛攝受經》的一段經文,闡述了重要的義理,從經文中可見,是由於阿彌陀佛「慈悲加祐」,才「令」臨終的人,心不顛倒,正念分明,隨佛往生。
又《悲華經》的經文,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描述得更詳細。這兩段經文,法師曾一再強調指示。
法師也常引用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話: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
與大家共勉。
而法師講述的
《毛毛蟲變蝴蝶》,
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檢討自己的「信願」。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6cV6VweKq/
毛毛蟲變蝴蝶 英文
《Caterpillar turns into butter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