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要不要用念珠?
出門時,如果發現沒有帶手機,
我們可能會立馬趕回家去拿。
那出門沒有帶念珠,
我們還會趕回家拿麼?
念珠計數重要麽?
不用也不要緊吧,要“圓融自在”,
“不必用念珠,念就行了,
沒必要計數”,真的是這樣嗎?
也有的人怕拿念珠念佛號有著相之嫌,
擔心自己表現得太功利……
什麼時候需要用念珠?
蕅益大師說:
“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
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
刻定課程,決定無缺。
久久純熟,不念自念,
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
想要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
沒有什麼其他辦法。
最初一定要用念珠,這樣記得分明。
每天要有定課,每天念一萬、三萬、
五萬、七萬或十萬佛號,
一日不缺、一日不廢。
這樣用久了自然純熟,
就達到了真念佛的狀態。
到了那個時候,
你計數也行,不計數也行,
因為不會對自己的修行帶來干擾了。
我們現在作為初學者,
要用念珠,認認真真計數;
每日定課要堅持下來,
才能讓我們的心更好地和佛號相應。
所以,在我們到達一心不亂之前,
要用念珠老老實實地計數,
認認真真念佛。
蕅益大師說:
“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
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
總是信不深,行不力。
饒汝講得十二分教,
下得千七百轉語 ,皆是生死岸邊事。
臨命終時,決用不著。珍重。”
如果一開始剛剛念佛,就說好看的話,說“不能著相”要“圓融自在”,“不必用念珠,念就行了,沒必要計數”,這不是真正的自在圓融,是你沒有信心 ,不想好好念佛罷了。
“信不深,行不力。”你的信願不深,持名的力度也不夠,不是真想念佛。 這樣的話,即便你將十二部經教講得頭頭是道,對禪宗的機鋒轉語無不精通,也“皆是生死岸邊事”,跟解脫沒有一點關係,你力道不夠,信願不深, “臨命終時,決用不著”,死得時候決定派不上用場。
所以蕅益大師教誡我們,在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之前要用念珠,還要讓自己有定課,串習念佛的功夫,使其逐漸增上。
很多高僧大德自己也示現用念珠念佛。 漢地大德用念珠最早有記載的當數道綽祖師。
道綽祖師是非常有名的一位高僧大德,他講《涅槃經》講得好,也是弘揚淨土的一位高僧。 他一生當中“坐常向西”,坐都是面向西方而坐,不向西方吐痰(很多高僧大德都如是恭敬西方),“六時禮敬不缺,念佛日以七萬計。” 他每天念佛名七萬。
有一個出家人在定境中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瑞相,看到道綽禪師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而且手裡拿著念珠,莊嚴相好,像七寶山一樣。
道綽祖師為大眾講《無量壽經》《觀經》等淨土經典將近二百遍。 來聽他講法的每個人,在聽課之餘都拿著念珠念佛號,共念佛號的聲音就像潮汐聲連綿不絕,蔚為壯觀。 道綽禪師也用樹的果實串成念珠送給人。
可見漢地的祖師不僅強調念珠的重要性,自己也如是示現,如是弘揚。
什麼時候可以不用?
印光祖師講“十念法”,一念乃至十念,記得分明,念得分明。 修“十念法”的時候可以不用念珠,因為“十念法”本來就是訓練我們心的專注力、定力的一種方法,所以直接用心來計數。 如果我們依賴於念珠,念一念看一看,心很容易跑。
十念法,就是從第一句到第十句,記得分明,念得分明,如果跑了,再從一開始計(也有大德說,你想到是幾,就從幾開始)。
“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所以印光祖師說,要“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讓妄念無處著(著)腳”,這也是修一心不 亂的一種方法。 用十念法練心的時候,就用心計數,不需要用念珠。
用或不用念珠,都是為了促進我們的修行,而不是為了面子,也不一定用念珠就是著相。 著相在心,不在外。 到底著沒著相,自己是知道的。
量化的修行很重要
上師希阿榮博堪布說:“我們普通人,沒有神通,很難判斷出來一個人的內證境界,而禪定功夫和量化的實修則是比較容易看到的。在藏地,人們讚歎 一個人是很好的修行者,往往會說他念了多少億遍本尊心咒,或者他修了多少遍五加行。”
養老院的一些修行人,念了幾千萬、幾百萬遍的藏文阿彌陀佛聖號,是不容易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臨終時都能開心地走,這與量化的修行密切相關。 “
別不以為然,覺得念心咒誰不會,有什麼了不起?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是有觀想的要求的。就算沒有觀想,你念一億遍試試,看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所以,量化的修行很重要,平均到每天就是定課。 怎麼才能堅持下來呢? 用念珠或其他計數工具,反复串習,形成相續。
需不需要用念珠是很個人的一件事
我們當下所用的念佛方法是什麼? 用念珠念佛時的專注狀態怎麼樣? 我自己的念佛境界到了哪裡? 我發願的功課要怎麼才能完成?
這些都是根據自己當下的修行狀況來決定的:我現在離不開念珠,還是完全可以脫離念珠念多少佛號心裡都清清楚楚,或者用印光祖師的十念法念佛並把這個方法貫穿於自己全 天的定課,都要看自己當下的修行狀態。
初學者是很難離開念珠的,現在出門不帶手機可能覺得很難受,以後要養成一個習慣——不帶念珠覺得少點什麼。
所以,大家要跟自己修行的實際情況,為了修行,選擇不同的形式。 對於初學者,離開了修行的形式,修行也就失去了所依。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偏墮,不要觀察別人用不用念珠,管好自己,根據自己當下的念佛的狀態和境界來衡量取捨。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2671747899597/permalink/147991964034242/
念佛要不要用念珠?